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邗关客夜
灯火扬州,孤帆倦客重停泊。
十年梦觉,薄倖名耽阁。
江月庭花,陈迹浑迷却。
寒蟾落,引杯孤酌。
霜浸芙蓉锷。
白话文翻译:
在扬州的灯火中,孤帆的疲倦客人再一次停泊。十年的梦境已然醒来,昔日的名利已然淡薄。江上的月光照耀着庭前的花朵,昔日的痕迹变得模糊不清。寒冷的月亮低垂,我独自举杯饮酒。霜冻浸透了芙蓉的边缘。
注释:
字词注释:
- 灯火扬州:指扬州的夜景,灯光闪烁。
- 孤帆:指孤独的船只。
- 倦客:疲惫的旅客。
- 薄倖:指对名利的淡薄、无情。
- 寒蟾:指寒冷的月亮。
- 引杯孤酌:独自举杯饮酒。
- 霜浸:霜冻的影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寒蟾”即指月亮,月亮常常象征孤独与清冷。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常在诗歌中出现,象征繁华与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清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 邗关客夜》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怀旧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灯火辉煌的扬州和孤帆漂泊的描绘,展现了身处繁华却感到孤独的心境。诗的开头,灯火辉煌的扬州与孤独的旅客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城市的热闹,又突显了个体的孤寂。接着,诗人回顾十年间的梦境,感受到名利的薄倖,似乎在告诫读者,世间繁华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幻影。诗中提到的“江月庭花”,则以月光和花朵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沉重的氛围,令人在美景之中感受到无尽的惆怅。最后,诗人以“寒蟾落,引杯孤酌”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独自一人把酒言愁,让人感受到隐忍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这首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火扬州:引入场景,灯光璀璨,暗示繁华的夜晚。
- 孤帆倦客重停泊:孤独的旅人在繁华中停下来,感到疲惫。
- 十年梦觉:十年光阴如梦,醒来时才发现时光流逝。
- 薄倖名耽阁:名利的追求已变得淡薄,犹如虚幻。
- 江月庭花:江边的月光照耀着庭院中的花朵,暗示静谧而美好。
- 陈迹浑迷却:昔日的痕迹模糊不清,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寒蟾落:寒冷的月亮低垂,象征孤独和凄凉。
- 引杯孤酌:独自举杯饮酒,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霜浸芙蓉锷:用霜冻的意象,表现出时光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利比作幻影,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江月庭花”对“寒蟾落”,增强了音韵美感。
- 意象:使用“灯火”、“孤帆”、“寒蟾”等意象,展现了孤独与美好并存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名利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与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繁华与热闹。
- 孤帆:代表孤独的旅者,反映内心的孤寂。
- 寒蟾:象征孤冷与清冷的心境。
- 芙蓉:美丽的花朵,象征过往的美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灯火扬州”中的“灯火”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光
B. 繁华的夜景
C. 星星
D. 太阳 -
诗中提到的“寒蟾”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孤独的旅客
C. 月亮
D. 江水 -
诗人为何感到“倦”?
A. 旅途疲惫
B. 梦境美好
C. 名利无常
D. 孤独生活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俞士彪的《点绛唇》则更加强调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过往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主题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