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己巳十月,张庶平重逢花烛索赋。及时之美,栖隐之贤,吾犹乐道之也》
时间: 2025-02-04 15:32:46意思解释
点绛唇
原文展示:
红烛今宵,样眉不用商时世。旧家椎髻。白首梁鸿婿。偏我沉吟,六十年来事。从头记。国人知未。家室中兴美。
白话文翻译:
今晚的红烛照亮了房间,眉头也不再为世事而愁苦。过去的旧家风俗,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模样。如今年过白头,我依然在思索,回忆起六十年来的种种往事。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家国的兴衰美好,依然在我心中荡漾。
注释:
- 红烛:象征着温暖和幸福,代表婚庆之夜的烛光。
- 样眉:指眉目,形容人容貌的美丽。
- 椎髻:古代女子将头发梳成髻的样式,代表传统的家庭。
- 白首:形容年老,已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
- 梁鸿:指东汉时的文学家梁鸿,他的妻子坚贞不渝,常以其为夫妻美好的象征。
- 沉吟:指沉思、默想。
- 国人知未:是否还有人知道这些历史与往事?
- 家室中兴美:家庭的兴盛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己巳年十月,恰逢诗人与友人重逢,触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反映了对家庭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红烛为引子,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充满思考的氛围。诗人在红烛的光辉下,回忆年轻时的生活,既有对传统家庭的怀念,也有对自身经历的沉思。通过“白首梁鸿婿”的提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偏我沉吟,六十年来事”一句,流露出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六十年来,世事变迁,诗人是否还能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我?最后两句“国人知未,家室中兴美”则是对未来的期望,寄托了对家庭幸福以及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有对社会历史的关注,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广阔视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烛今宵,样眉不用商时世:今晚的红烛映照着眉目,不必再为世间的纷扰而忧虑。
- 旧家椎髻:指的是传统家庭的样式,传达出一种怀旧的情感。
- 白首梁鸿婿:年过半百,依然想起梁鸿与妻子的忠诚。
- 偏我沉吟,六十年来事:我独自思考,回忆这六十年来的种种经历。
- 从头记:从头开始回忆往事。
- 国人知未: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历史与往事?
- 家室中兴美:期望家庭的繁荣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烛今宵”与“样眉不用”,形成呼应与对比。
- 象征:红烛象征着团圆与幸福,传达出温馨的情感。
- 排比:对过往的回忆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传统家庭的珍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国美好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烛:象征温暖与团圆,暗示家庭幸福。
- 椎髻:代表传统家庭,传递出对旧社会的怀念。
- 白首:象征岁月的流逝,展现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烛象征什么? A. 纷扰
B. 幸福
C. 忧愁
D. 失落 -
“白首梁鸿婿”中的“白首”指的是? A. 年轻
B. 白发苍苍
C. 忧伤
D. 失落 -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家庭的向往
B. 对国家的期待
C. 对时间的珍惜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长恨歌》与《点绛唇》: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感慨。前者更侧重爱情,后者则强调家庭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