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
作者:苏辙
卷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
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无月的中秋夜与朋友们共饮的情景。他们换上轻便的衣服,准备饮酒,想在明亮的月光下畅饮。诗人坐着看浮云的聚合,心中不禁怜惜四海的朋友们。清澈的月光知道不会消逝,明年的中秋仍然是无穷无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酒杯中的美酒,仰卧高眠,静听窗外的雨风。
注释:
- 卷衣:指轻便的衣服,通常在温暖的季节穿着。
- 斗酒:指大量的酒,通常是一斗(古代计量单位)。
- 浮云: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变化无常。
- 遥怜:远远地怜惜、关心。
- 清光:指明亮的月光。
- 渌:清澈的水,常用来形容美酒。
- 高眠:高高地躺着,暗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听雨风:指静静地倾听窗外的雨声和风声。
典故解析:
-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丰收。诗中提到无月,表达了一种缺少团圆圆月的遗憾。
- 浮云:古诗常用浮云来象征人生的变幻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弟弟。他以词、诗、文著称,文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之时,正值明月之夜,但因自然原因月亮未能升起,诗人与友人相聚,借酒消愁,生发出对人生、友情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苏辙的《中秋无月同诸子》以无月的中秋为背景,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深厚的友谊。开篇“卷衣换斗酒”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诗人和朋友们换上轻便的衣服,准备大口畅饮,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接着,通过“坐看浮云合”的意象,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浮云虽然聚合,但终会散去,正如人生命运的多舛。
诗中的“遥怜四海同”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此刻月光无月,但心中仍有对彼此的牵挂。最后几句“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更是表达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在酒中享受当下,听雨听风,体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卷衣换斗酒:轻装上阵,准备畅饮,体现了轻松愉快的心情。
- 欲饮月明中:渴望在明亮的月光下饮酒,营造出一种理想的氛围。
- 坐看浮云合:静坐观看浮云的聚合,象征着人生的变化无常。
- 遥怜四海同: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表现出友情的深厚。
- 清光知未泯:明亮的月光不会消散,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 来岁尚无穷: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对明年团圆的渴望。
- 且尽樽中渌:尽情享受美酒,强调生活的洒脱。
- 高眠听雨风:仰卧享受自然声响,体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与清光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态度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团圆与思念,代表着人们对家人和朋友的眷恋。
- 浮云: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酒:象征着欢聚与放松,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雨风:象征自然的声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卷衣换斗酒”意指: A. 穿上厚衣服
B. 换上轻便衣服,饮酒畅快
C. 不喝酒了 -
“遥怜四海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的思念
B. 对自然的感慨
C. 对月亮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高眠听雨风”意指: A. 睡得很香
B. 享受自然的声音
C. 不想喝酒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类似作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探讨了中秋月亮与思念的主题,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赏析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