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辞去了应酬的客人,专心养性,不再看书。
书中多有感触,每当合上书本,常常长叹一声。
注释:
- 避事:避开繁忙的事务。
- 谢客:辞去客人,不再接待。
- 养性: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宁静。
- 掩卷:合上书本。
- 辄:常常,动不动。
典故解析:
诗中虽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养性”一词反映了道家和儒家重视内心修养的思想,强调安静与思考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倡导简约明了的风格,常表达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处于动荡的时代,苏辙选择离开喧嚣,转而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表明诗人已经辞去了繁杂的交际生活,选择独处,以修身养性,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接着,“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则流露出诗人对书中内容的共鸣与感触,显示了书籍带给他的深刻影响。然而,合上书本时的叹息,似乎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这种对内心探索的倾向,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与温文尔雅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避事已谢客:表示诗人已辞去繁忙的社交活动,选择独处。
- 养性不看书:表明他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不再被外界的知识所打扰。
- 书中多感遇:书籍中有很多感触和见解,反映诗人对文字的敏感。
- 掩卷辄长吁:每次合上书本,常常叹息,显示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复:使用“掩卷辄长吁”中的“辄”字,强调常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纷扰的排斥,通过简单的生活选择,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宁静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象征外界的纷扰与社交压力。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亦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 长吁:象征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避事已谢客”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欢交际
B. 逃避社交
C. 热爱读书
D. 忙于政事 -
“掩卷辄长吁”中的“辄”字是什么意思? A. 偶尔
B. 常常
C. 从不
D. 一直 -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权力
C. 内心的宁静
D. 社交的繁华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独坐敬亭山》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风格与李白的诗作,虽然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苏辙更倾向于安静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热爱。两种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