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轻富贵,一意在诗书。
共恨经纶晚,才收老病馀。
寡言知德胜,善应本中虚。
卒相承平业,讴歌元祐初。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富贵荣华,只专注于诗书。
共同感叹经纶之事来得太晚,才华只能在老病余生中收获。
少言寡语的人,内心知道德行超越一切,
最终能够继承太平盛世,歌唱元祐初年的辉煌。
注释:
- 少年轻富贵:指年轻时便拥有财富和地位。
- 一意在诗书:专心致志于诗文和书籍。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才略。
- 才收老病馀:指到老年时才有所成就,且成就有限。
- 寡言知德胜:少说话的人内心明白道德的优越。
- 善应本中虚:擅长应对事物,心中空灵。
- 卒相承平业:最终能够继承太平盛世的事业。
- 讴歌元祐初:歌颂元祐年间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历任多地官职。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均有很高造诣,尤其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吕司空挽词三首》是苏辙为纪念吕震之所作,吕震之为人正直、清廉,深得民心。苏辙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吕震之的怀念和对其志向的敬佩,同时也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通过对年轻时的富贵与后来的感慨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直接揭示了年轻时的梦想与追求,强调了诗书对作者的重要性,显示了他对文才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人生的无奈,恨不能早早施展抱负,遗憾于未能在年轻时成就大业。
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现了对德行的重视,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道德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华丽与喧嚣。最后一句则是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歌颂,表达了对元祐年间社会安定、民生富足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风格沉稳,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又有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成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轻富贵:抒发年轻时对荣华富贵的渴望。
- 一意在诗书:强调对文化、诗书的执着追求。
- 共恨经纶晚:共同感叹施展才华的时机来得太晚。
- 才收老病馀:只有在老病之后才能得到有限的成就。
- 寡言知德胜:少言的人内心明白真正的德行在于内在。
- 善应本中虚:擅长应对事物,内心保持空灵。
- 卒相承平业:最终能够继承太平的事业。
- 讴歌元祐初:歌唱元祐年间的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年轻和年老的对比,突显人生的无常。
- 象征:诗书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德行象征着内在的修养。
- 意象:通过“诗书”、“经纶”等意象,传达出文化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社会历史的反思为主题,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冀,同时对德行和社会安宁的向往,展现了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诗书:象征文化与知识的追求。
- 经纶:象征治理国家的智慧与才能。
- 德胜:象征内在修养与道德的优越性。
- 平业:象征社会的安宁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吕司空挽词三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念与感慨
- B. 喜悦与庆祝
- C. 沮丧与绝望
-
诗中提到的“经纶”主要指什么?
- A. 诗词
- B. 治理国家的才能
- C. 个人成就
-
作者对德行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不屑一顾
- B. 认为德行胜于一切
- C. 认为只需追求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与哲理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辙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