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时间: 2025-04-28 20:31:28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作者: 苏辙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

白话文翻译:

我与朋友的缘分自古以来就有,但在江淮的地方却充满了无法相聚的遗憾。宦海的漂泊实在是让我受了不少的苦,老病侵袭,感慨万千。为物欲所累,终究活在今世,读书所积累的,也不过是几堆书本而已。归隐田园少了忧患,唯有仰望春雷的到来。蜀中有句话,形容田地缺乏水利的,称之为“雷鸣田”。龟山曾与友人一同到过,松竹依旧在那儿。红色的印章封住咸豉,黄色的罂粟分给井水。青天之下我独自挑杖走,夕阳下帆船偏偏向晚。无尽的相思,化为新诗句句相传。出行得意,临川偶遇老友,相互凝视对着泉石,怜惜我身处尘世。聚会总是多故,分离却仿佛有神灵在引导。南游如愿以偿,梦想着霅溪的春天。

注释:

  • 宦游:指在官场上的游历,通常有漂泊不定之意。
  • 赋怀: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 徇物:指为物欲所困,生活的琐事所累。
  • 仰春雷:渴望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和生机。
  • 雷鸣田:蜀中所指缺水的田地,反映出水利不足的情况。
  • 咸豉:一种豆制品,地方特产。
  • 霅溪:指的是浙江省的霅溪,景色秀丽,常被诗人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等多方面的造诣闻名,尤其擅长诗词,与兄长苏轼齐名。苏辙的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辙与朋友子瞻(即苏轼)相聚之际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和故乡的怀念,以及对宦海漂泊生涯的无奈和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是一首集乡愁、友谊与人生感悟于一体的诗作。全诗开篇即以“出处平生共”引入,回忆与友人的相识,随即转入对江淮水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无法相聚的遗憾。诗中提到“宦游良误我”,流露出对官场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失落,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仕途的不满。随着诗句推进,诗人逐渐回归自然,向往田园生活,表达出“归耕少忧患”的理想境界。最后,诗人以“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结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处平生共:意指我与友人之间的缘分自古以来就有。
  2. 江淮恨不来:对江淮地区的思念与遗憾,感慨无法相聚。
  3. 宦游良误我:在官场的漂泊生活让我错过了很多。
  4. 老病赋怀哉:因年老多病而感到忧愁,写下这首诗。
  5. 徇物终今世:在今生为物欲所累,感到无奈。
  6. 量书尽几堆:读书的积累只是几堆书本而已,感到生活的空虚。
  7. 归耕少忧患:向往田园生活,少了世俗的忧虑。
  8. 惟有仰春雷:唯有期待春雷的到来,象征着希望。
  9. 龟山昔同到:回忆与友人曾经一同到过龟山。
  10. 松竹故依然:即使时光流逝,松竹依旧在那儿。
  11. 红印封咸豉:红色的印章封住了咸豉,象征地方特产。
  12. 黄罂分井泉:黄色的罂粟水分给井水,描绘了乡村的生活。
  13. 青天携杖处:在青天之下,独自挑杖游走。
  14. 晚日落帆偏:夕阳西下,帆船向晚而行,富有诗意。
  15. 无限相思意:对友人的思念无尽无休。
  16. 新诗句句传:用新诗句表达思念之情,传递相思。
  17. 行役饶新喜:出行时感受到新鲜的喜悦。
  18. 临川逢故人:在临川遇到了老朋友,感到欣喜。
  19. 相看对泉石:互相凝视对着泉水与石头,象征自然的清幽。
  20. 怜我在埃尘:可怜我在人世间的尘俗。
  21. 会合终多故:聚会总是诸多旧事。
  22. 分张类有神:离别时仿佛有神灵在牵引。
  23. 南游得如愿:南游如愿以偿,象征着梦想的实现。
  24. 梦想霅溪春:期望着霅溪的春天,展现对自然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例如“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 意象:使用“春雷”、“泉石”等自然意象,表现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 比喻:将人生的复杂比作“埃尘”,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雷:象征生命力与希望,预示着新生。
  • 泉石:代表自然与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向往。
  • 江淮:象征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思念友人
    • B. 对宦游的失望
    • C. 向往田园生活
    • D. 以上皆是
  2. “归耕少忧患”中的“耕”指的是什么?

    • A. 种田
    • B. 读书
    • C. 游玩
    • D. 不知道
  3. 诗中提到的“霅溪”代表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诗人的故乡
    • C. 美丽的自然景色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A. 种田
  3. C. 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苏辙的这首诗都是对历史和友谊的感慨,但苏轼更倾向于怀古抒怀,而苏辙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两首诗都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辙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下一句是什么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上一句是什么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下一句是什么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上一句是什么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下一句是什么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上一句是什么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下一句是什么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上一句是什么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下一句是什么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上一句是什么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下一句是什么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上一句是什么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下一句是什么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上一句是什么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下一句是什么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上一句是什么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下一句是什么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上一句是什么

出处平生共,下一句是什么

江淮恨不来。上一句是什么

江淮恨不来。下一句是什么

宦游良误我,上一句是什么

宦游良误我,下一句是什么

老病赋怀哉。上一句是什么

老病赋怀哉。下一句是什么

徇物终今世,上一句是什么

徇物终今世,下一句是什么

量书尽几堆。上一句是什么

量书尽几堆。下一句是什么

归耕少忧患,上一句是什么

归耕少忧患,下一句是什么

惟有仰春雷。上一句是什么

惟有仰春雷。下一句是什么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上一句是什么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下一句是什么

龟山昔同到,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