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桃源忆故人 访周汝寺
原文展示:
单衣晓怯东风冷,忽过湖波千顷。
山色倒侵溪影,一路随孤艇。
美人室远飞云迥,遥忆小堂春永。
睡起碧纱人静,隔竹敲新茗。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微寒让我只穿单衣,忽然看到千顷湖面波光粼粼。
山色倒映在溪水中,孤舟一路随风而行。
远处美人的房间被飞云遮掩,让我遥想小堂里春日的永恒。
睡醒后,碧纱帐内人静无声,竹外传来敲打茶叶的新声。
注释:
- 单衣:指轻薄的衣服,通常在春秋季节穿着。
- 晓怯:清晨时感到寒冷。
- 湖波千顷:形容湖面波光荡漾,面积广阔。
- 山色倒侵:山的颜色在水面上反射。
- 孤艇:指独自的小船。
- 飞云迥:远处飘动的云朵。
- 小堂春永:指小房间中春天的永恒美好。
- 碧纱:指用青绿色纱制成的帐子。
- 隔竹敲新茗:竹子隔着的地方传来新泡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仪(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仲仁,号静斋,生于明初,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语言清丽,常以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仪访问周汝寺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周汝寺是一处名胜,环境清幽,诗人在此游历,勾起了对往日友人的回忆。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 访周汝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故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开篇便以“单衣晓怯东风冷”引入,塑造出清晨的寒意,表明诗人对自然气候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接着,诗人目光投向广阔的湖面,湖水与山色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图景。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美人室远飞云迥”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云的飘逸与美人的远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心中惆怅的情感。“小堂春永”则勾勒出温馨的回忆,仿佛春天的光景永驻心间。
最后两句,诗人从梦中醒来,静谧的环境与竹外传来的新茶声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这种“人静”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也有对往昔友人的不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内心的细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衣晓怯东风冷:早晨的寒风让我觉得只穿单衣不够暖和,渗透出一丝清冷的气息。
- 忽过湖波千顷:忽然间,视线被广阔的湖面所吸引,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
- 山色倒侵溪影:山的颜色在溪水中反射,形成一种美丽的倒影,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一路随孤艇:孤舟在水上漂流,伴随着周围的美景,似乎是与自然融为一体。
- 美人室远飞云迥:远处有美人的房间,被飘动的云朵遮掩,让人心中生出几分思念。
- 遥忆小堂春永:遥远的回忆中,小堂里的春光似乎是永恒的,充满温馨。
- 睡起碧纱人静:梦醒后,碧绿纱帐内一片宁静,环境的静谧让人感到舒适。
- 隔竹敲新茗:竹子隔开的地方传来轻轻敲打茶叶的声音,增添了一份生活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美人室远飞云迥”将思念之情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山色倒侵溪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渴望,传达出一种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波:象征着广阔、自由与生机。
- 山色:代表着坚固、永恒与宁静。
- 孤艇:象征孤独与思考。
- 美人: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 碧纱:象征着温馨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波”象征什么? A. 自由与生机
B. 哀伤与孤独
C. 繁华与热闹 -
“单衣晓怯东风冷”中的“单衣”指什么?
A. 厚重的衣服
B. 轻薄的衣服
C. 舒适的睡衣 -
诗中“碧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喧嚣
B. 温馨与宁静
C. 繁忙的工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情怀,但侧重于夜晚的宁静与对家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兄弟间的情感,更多的是亲情的寄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