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 其二
宦游非不遂,流落自粗疏。
宗党半天末,存亡惊素书。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馀。
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亡嫂的深切哀悼。虽然宦游并非不顺利,但我却因流落而感到粗疏孤单。宗族在这个时刻已然凋零,生死存亡令我惊愕不已。美丽的城市在东岭之外,繁茂的树木依旧在故乡的田埂上。遥想当年千车送行的盛况,如今站在江边,泪水已湿透衣襟。
注释:
- 宦游:指官员在外任职,经历了许多风雨。
- 粗疏:形容生活简朴,遭遇艰难。
- 宗党:指家族和宗族,诗中提到的“半天末”意味着家族的衰败。
- 存亡:生存与死亡的状态。
- 佳城:美丽的城市。
- 茂木:繁茂的树木。
- 阡馀:田埂上剩余的地方。
- 千车送:指送行的场面,形容送别的热闹。
- 涕满裾:眼泪浸湿衣裳,表达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二人都是“苏门四学士”的重要成员。苏辙的诗词风格简洁而深刻,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辙失去他的嫂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亡亲的哀悼与怀念。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家族关系的脆弱,尤其是在宦游生涯中对家族的思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亡嫂的怀念和对家族命运的感叹。开篇的“宦游非不遂”直接表明作者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然而在失去亲人时,外在的成就似乎变得无足轻重。接下来的“流落自粗疏”则表达了孤独与无助,仿佛在繁华的背后,只有内心的荒凉与失落。诗中提到的“宗党半天末”更是揭示了当时家族的衰败和对未来的迷茫,令人心生寒意。
“佳城东岭外,茂木故阡馀”一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这种对比既有对美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的“遥想千车送,临江涕满裾”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回忆起送别的场景与悲伤,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宦游非不遂: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努力与挫折。
- 流落自粗疏:形容因经历流落而感到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 宗党半天末:感叹宗族的衰败,生死存亡之间的惶恐。
- 佳城东岭外:描绘了故乡的美丽与自然。
- 茂木故阡馀:对故乡的怀念,树木依旧繁茂,传递出一种时光的流逝感。
- 遥想千车送:回忆起送别的盛况,展现出人情冷暖的对比。
- 临江涕满裾: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悲痛与悔恨,泪水湿透衣裳。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宦游的顺利与家族的衰败,突出内心的孤独。
- 意象:佳城、茂木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事的无常。
- 排比:如“存亡惊素书”的句式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衰败的感慨与对亡嫂的哀悼,传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以个人的悲痛,折射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游:象征着仕途的波折与生活的艰辛。
- 宗党:反映了家族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 佳城:代表了美好的回忆与失去的故乡。
- 茂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记忆的留存。
- 千车送: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送别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家族繁荣的骄傲
B. 对亡嫂的哀悼与怀念
C. 对宦游生涯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佳城东岭外”意象代表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逝去的故乡
C. 自然的美丽 -
“临江涕满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无聊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洒脱与豪放,与苏辙的沉重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苏轼与苏辙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