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答景仁》
时间: 2025-01-26 07:0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前韵答景仁
作者: 苏辙
儒林谈道亦云旧,
远逢太史牛马走。
区区分别意何为,
扰扰只添心上垢。
道大如天不可测,
异出同归各穿窦。
浩然一水散千沤,
却观彼我曾无有。
我丈中心冰玉洁,
世上浮荣尽灰灭。
终年行道自不知,
笑指空门名异说。
此心未信道不生,
石上下种何由茁。
道在起居饮食中,
安问胡僧分五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思考和对道的理解。诗人认为,儒家学者谈论的道理已经过于陈旧,且与世俗的纷扰相比,这些道理似乎显得无关紧要。他质疑区区的分别究竟有什么意义,认为这些只会让人心中增添烦恼。道的深奥如同天空,无法测量,而不同的学派其实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浩瀚的水流散布着千般波动,回过头来看,彼此之间其实是无所依的。他的内心如同冰雪般纯洁,而世间的虚荣终将归于灰烬。尽管终年在行道,但自己却并不知晓,笑指那些空洞的言辞和名号。若心中不相信道,便无法生根发芽。道就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中,何必去问那些僧人如何分辨五片树叶呢?
注释: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群体。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天文历法的官员。
- 浩然一水:浩瀚的水流,象征着道的广阔。
- 空门:指佛教的教义,暗指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 胡僧:指外来的和尚,暗含对外来思想的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散文、策论等方面均有成就,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与友人景仁的讨论之际,反映了他对儒道思想的独立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学术气氛的批判。
诗歌鉴赏:
《次前韵答景仁》是一首通过讨论道理来探讨人生哲学的诗作。苏辙在诗中表明了自己对儒家传统的反思和对道的理解。他用质朴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浩然一水"的比喻不仅表达了道的广阔与深邃,同时也象征着人心的澄澈与宁静。苏辙在诗中对于“道”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问上,而是强调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之中。这种思想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也反映出一种对传统儒学的超越追求。
此外,诗中对“胡僧”的提及,暗示了对外来哲学的质疑,体现出一种文化自信。整体而言,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在内容上深邃有力,传达出一种对人生、学术与道德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儒林谈道亦云旧:儒家的学者们谈论的道理已经变得陈旧。
- 远逢太史牛马走:与太史(天文学者)相遇,仿佛牛马在奔跑,形容学术的繁忙和无序。
- 区区分别意何为:小小的分别有什么意义呢?
- 扰扰只添心上垢:只会让人心中增添烦恼。
- 道大如天不可测:道的深奥如同天际,无法测量。
- 异出同归各穿窦:不同的学派其实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 浩然一水散千沤:浩瀚的水流带来千般波动。
- 却观彼我曾无有:回过头来看,彼此之间其实是无所依的。
- 我丈中心冰玉洁:我的内心如同冰雪般纯洁。
- 世上浮荣尽灰灭:世间的虚荣终将归于灰烬。
- 终年行道自不知:尽管终年在行道,但自己却并不知晓。
- 笑指空门名异说:笑指那些空洞的言辞和名号。
- 此心未信道不生:若心中不相信道,便无法生根发芽。
- 道在起居饮食中:道就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中。
- 安问胡僧分五叶:何必去问那些僧人如何分辨五片树叶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道大如天”,将道比作天空,象征其深邃和广阔。
- 对仗:如“扰扰只添心上垢,区区分别意何为”,展现了对称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道的深刻思考,强调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而不是仅仅停留于理论的讨论。同时也表现了对外来思想的反思和对传统的独立思考,揭示出一个更为真实的道德观。
意象分析:
- 儒林:象征传统学术的固执与陈旧。
- 浩然一水:象征道的深邃和人心的澄澈。
- 冰玉洁:代表内心的纯洁与无私。
- 空门:暗指对名利的超脱,反映出佛教思想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这首诗主要讨论了什么? A. 传统儒学
B. 道的理解
C. 人生哲学
D. 以上都是 -
诗中提到的“胡僧”指代的是?
A. 儒家学者
B. 外来的和尚
C. 道家思想家
D. 传统文人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苏辙的《次前韵答景仁》均体现了对人生哲学的反思,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苏辙则更关注于道德与思想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