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宫调曲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7:4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白话文翻译
气息分开清浊,宇宙初始分开天地。
三才(天、地、人)初次辨识正道,六位(六艺)开始形成文采。
继续追随天意,建立长久的治理,安定百姓则树立君主。
它的光辉宽广如太阳,它的恩泽厚重如云彩。
惟有往昔的文祖,拨乱反正,拒绝颂歌。
三分天下尚未安定,八百里河山不再被侵犯。
礼仪弘扬于天下,信义生根,乐声使神人和谐。
风尘洗净,警示四方,江海希望无波动。
注释
- 气离:分开气息,指清浊的分离。
- 三才:天、地和人,古代宇宙观的三大要素。
- 六位:指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文祖:指古代的文治之君,可能指的是黄帝或其他圣王。
- 三分未抚运:三国鼎立的局势尚未得到平定。
- 江海欲无波:希望江海平静,没有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字子山,号恭叔,祖籍为今江苏省。以其辞藻华丽和内容深刻著称,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庾信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治的推崇。
诗歌鉴赏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宫调曲五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开篇以“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引入,展现了创世之初的清晰与混沌,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建立。通过三才和六位的提及,庾信不仅在阐述宇宙的基础构成,也暗示了理想社会中的人、天、地的和谐关系。
诗中通过对“文祖”的回忆,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他们所开创文治的渴望。庾信提到“拨乱拒讴歌”,意指历史上那些能够平定动乱的英明君主,体现了他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同时,诗后部分通过“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强调了礼乐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表明理想社会的基础在于礼仪和信义。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美好未来的希冀,文风典雅而富有哲思,展现了庾信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邃见解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离清浊割:指宇宙的初始状态,象征清明的道德与混乱的邪恶的分离。
- 元开天地分:开辟了天地的界线,强调宇宙的秩序与分明。
- 三才初辨正:三才的分明使得正道初见。
- 六位始成文:指六艺的形成,象征文化的兴起。
- 继天爰立长:追随天意,建立长久的治理,预示着理想的统治。
- 安民乃树君:安定民众是树立君主的基础。
-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比喻其光明和恩泽的广大。
- 惟昔我文祖:回忆历史上的文治之君。
- 拨乱拒讴歌:强调文祖的治理能力。
- 三分未抚运:暗示当时的三国局势。
- 八百不陵河:指对国家的保护与坚守。
- 礼敷天下信:礼仪和信义的传播。
- 乐正神人和:音乐的正当与和谐,使人与神相通。
- 风尘行息警:对动荡局势的警示。
- 江海欲无波:希望社会安定,风平浪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比喻光明和恩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加强了诗句的气氛和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庾信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气:象征宇宙的本源。
- 三才:天、地、人,象征宇宙的和谐。
- 文祖:历史中的治国者,象征智慧与能力。
- 礼乐:象征社会秩序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才”指的是哪三者?
- A) 天、地、人
- B) 风、火、水
- C) 仁、义、礼
-
“礼敷天下信”中“礼”的含义是什么?
- A) 礼物
- B) 礼仪
- C) 礼貌
-
“江海欲无波”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希望江海波涛汹涌
- B) 希望社会安定,没有动荡
- C) 希望出海捕鱼
答案
- A) 天、地、人
- B) 礼仪
- B) 希望社会安定,没有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写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庾信的主题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