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五 皇夏》
时间: 2025-01-11 23:42: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克昌光上烈,基圣穆西藩。
崇仁高涉渭,积德被居原。
帝图张往迹,王业茂前尊。
重芬德阳庙,罍庆寿陵园。
百灵光祖武,千年福孝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皇夏的赞美与追忆。诗中提到的“克昌光上烈”意指国家繁荣昌盛,光辉灿烂;“基圣穆西藩”则形容国家的根基稳固,圣明的统治者如同西方的藩地。接下来的句子赞颂了仁德和积德之人,强调高尚的品德如同深厚的渭水流淌。诗人提及帝王的伟大事业和王业的繁荣昌盛,反映了对于历史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期望。最后两句提到的神庙和陵园,象征着对先贤的尊重与怀念,愿百灵鸟为祖宗光辉,千年后子孙能享福。
注释:
- 克昌:能够繁荣昌盛。
- 光上烈:光辉灿烂,形容国家的辉煌。
- 基圣:根基稳固,指国家的基础或统治者。
- 穆:安宁、和睦。
- 崇仁:崇尚仁德。
- 高涉渭:高尚的品德如同渭水流淌。
- 帝图:帝王的图谋或事业。
- 重芬:重视光辉与美德。
- 德阳庙:祭祀德行的庙宇。
- 罍庆:庆祝的器具,象征庆典。
- 百灵光祖武:百灵鸟歌唱赞美先祖的伟业。
- 千年福孝孙: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幸福与孝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字子山,号山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513年,卒于577年。庾信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咏史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周宗庙歌》系列诗作是在南北朝时期庾信对周朝历史、文化的追溯与赞美,表达了对周朝统治的怀念与对后世的期望,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激励当时的统治者,继续发扬光大仁德之治的精神。
诗歌鉴赏:
《周宗庙歌十二首 其五 皇夏》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荣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周朝的历史回顾,展现了对古代仁德精神的崇敬。开头的“克昌光上烈”便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强调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光辉历程。庾信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政治环境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理想国家的渴望。
在诗歌的意象中,渭水的流淌象征着仁德的延续,强调了道德与品德的传承,寓意深刻。通过对古代帝王事业的追忆,庾信不仅在歌颂历史,更是在向后世传达一种责任感:希望后代子孙能够承继这种美德与辉煌。最后的祝福“千年福孝孙”更是体现了对家族繁荣与子孙后代的美好期盼,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工整的对仗与抒情的描绘,展现了庾信极高的艺术才华与深邃的历史感。它不仅是对周朝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回望,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克昌光上烈:意指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光辉灿烂,开篇即设定了高昂的基调。
- 基圣穆西藩:强调国家的根基稳固,统治者的圣明,暗含对未来的期许。
- 崇仁高涉渭:崇尚仁德,高尚的品德如同流淌的渭水,象征着道德的力量与影响。
- 积德被居原:积累德行,恩泽普及四方,表现出德行的重要性。
- 帝图张往迹:回顾历史,帝王的伟大事业如同往昔的痕迹,彰显历史的荣耀。
- 王业茂前尊:王业的繁荣昌盛,强调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 重芬德阳庙:重视德行与光辉的神庙,表达对先贤的尊敬。
- 罍庆寿陵园:用庆典的器具象征对生命的庆祝,反映出对历史的追忆。
- 百灵光祖武:百灵鸟歌唱祖先的伟业,象征对祖宗的尊崇。
- 千年福孝孙: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享有长久的幸福与孝道。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工整的对仗工艺,加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高涉渭”,将品德与河流相提并论,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象征:神庙、陵园的描写象征着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周朝历史与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仁德政治的向往与对历史传承的重视,同时寄托了对后代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辉:象征着繁荣与荣耀,体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德行:代表着美德与仁义,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神庙、陵园:象征着对先贤的追思与怀念,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克昌光上烈”中的“克昌”是什么意思?
- A. 使国家繁荣
- B. 使国家衰败
- C. 使国家安宁
- D. 使国家混乱
-
“崇仁高涉渭”一句中,“高涉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高尚的品德
- B. 渭水的流淌
- C. 仁德的传承
- D. 以上皆是
-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周朝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批判
- C. 对个人的抒情
- D. 对未来的绝望
答案:
- A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同样展现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 《登高》 by 杜甫:表现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庾信的《周宗庙歌》与王安石的《题临安邸》:前者注重历史的回顾与道德的传承,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感受与现实的无奈。两者虽同为古诗,却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
- 《庾信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