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虚词(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3:05

瑶坛深处磬声微,羽客朝元午夜归。

杳杳三山青鸟过,翩翩双舄彩凫飞。

岛间月色明珠树,洞里丹光透玉扉。

剑佩几回翔碧落,天风吹冷六铢衣。

意思解释

步虚词(二首)

原文展示

瑶坛深处磬声微,
羽客朝元午夜归。
杳杳三山青鸟过,
翩翩双舄彩凫飞。
岛间月色明珠树,
洞里丹光透玉扉。
剑佩几回翔碧落,
天风吹冷六铢衣。

白话文翻译

在瑶坛的深处,磬声轻轻传来,
羽衣的客人于午夜时分归来朝元。
隐约可见三山之间,青鸟飞过,
轻盈的双舸,如彩色的凫鸟飞翔。
岛上的月光洒在明亮的珠树上,
洞内的丹光透过玉扉闪烁。
剑佩几次在碧空中飞翔,
天风吹来,令我身上的六铢衣感到一阵寒冷。

注释

  • 瑶坛:传说中仙人的聚会之地。
  • 磬声:古代乐器磬的声音,象征清雅和宁静。
  • 羽客:指道教修行者或仙人,常穿着羽衣。
  • 朝元:道教用语,指朝拜元始天尊。
  • 杳杳:形容遥远而难以辨认。
  • 双舄:指双桨的小船。
  • 彩凫:彩色的水鸟,这里用来比喻优美的船只。
  • 明珠树:象征美丽的月光照耀下的树木。
  • 丹光:红色的光辉,象征神秘和美好。
  • 六铢衣:古代一种轻便的衣服,象征道士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肃靖王,名朱厚熜,明代的王爷,精通诗词,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步虚词》创作于明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时期,王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崇敬,反映出道教思想的影响。

诗歌鉴赏

《步虚词》是一首充满仙气和诗意的作品,王爷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清幽的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的深邃哲理。第一联“瑶坛深处磬声微”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磬声如同天籁,传递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羽客朝元午夜归”则引入了道教的元素,羽客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人,午夜归来更增添了神秘感。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如“杳杳三山青鸟过”和“翩翩双舄彩凫飞”,以青鸟和双舸象征自由与优雅,突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描绘的意象如“岛间月色明珠树”和“洞里丹光透玉扉”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意境,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仙境。

最后两句“剑佩几回翔碧落,天风吹冷六铢衣”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剑佩的飞翔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决心,而寒风吹拂的衣服则暗示着修行者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既有仙境的美好,又有现实的苍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瑶坛深处磬声微: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场景,磬声轻微而清晰。
  2. 羽客朝元午夜归:引入羽衣客人,暗示仙人的归来,增添了神秘感。
  3. 杳杳三山青鸟过:青鸟象征自由,三山则代表遥远的理想。
  4. 翩翩双舄彩凫飞:双舸轻盈如同水鸟,渲染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5. 岛间月色明珠树:月光洒在树上,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6. 洞里丹光透玉扉:洞内的光辉透过玉门,强化了神秘感。
  7. 剑佩几回翔碧落:剑佩象征追求与理想,碧落则代表理想的天空。
  8. 天风吹冷六铢衣:天风的寒冷令诗人感到孤独,引发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例如“彩凫飞”比喻船只轻盈。
  • 对仗:如“杳杳三山”和“翩翩双舄”,形成视觉上的平衡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道教文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仙气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坛:代表神秘的仙境。
  • 磬声:象征宁静与和谐。
  • 青鸟:象征自由与理想。
  • 月色:象征美好与静谧。
  • 剑佩:象征追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瑶坛深处磬声微”中的“瑶坛”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仙人的聚会场所
    • C. 一种植物
  2. “天风吹冷六铢衣”中的“六铢衣”代表什么?

    • A. 一种华丽的衣服
    • B. 一种轻便的衣服
    • C. 一种贵重的衣服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 B. 对战争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李白的作品更为奔放,体现出豪放的个性。
  • 王维《鹿柴》:王维的诗同样描绘自然美,但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平和,风格更加沉稳。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