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天台山》

时间: 2025-01-10 23:23:06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白话文翻译:

我的朋友太乙子,吃着云霞在赤城山上安卧。
想要去寻求华顶,毫不畏惧那恶名昭著的溪流。
歇马在云中宿营,扬帆在海上航行。
在高高的翠微山里,远远看到横亘的石梁。

注释:

  • 太乙子:道教人物,常被视为隐士或神仙,象征追求道教理想的隐逸生活。
  • 赤城:指赤城山,位于今中国的某个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著称。
  • 华顶:指天台山的最高峰,象征着追求理想和精神的境界。
  • 恶溪:指危险或名声不佳的溪流,形容路途的艰险。
  • 凭云宿:指在云中暂时休息,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状态。
  • 截海行:意指在海上航行,象征着追寻理想的决心和勇气。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色。
  • 石梁:指山间的石桥,象征着通往理想和目标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襄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孟浩然与王维、李白等人并称,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寻天台山》创作于孟浩然对山水景色的热爱及对道教理想的追求之时。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歌鉴赏:

《寻天台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提到的“太乙子”不仅是诗人的朋友,也是道教文化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对道教隐士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大胆表明了自己想要去“华顶”的决心,显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勇气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在表达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霞”、“赤城”、“恶溪”等,生动地描绘了寻求理想境界过程中的艰难与美丽。特别是“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豪情与壮志。最后一句“遥见石梁横”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句号,象征着理想的光明与远方的希望。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诗人提到他的朋友太乙子,说明他们的友情,且“餐霞卧赤城”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暗示隐逸的理想。

  2.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表达了追求理想的决心,即使前路艰险也毫不畏惧,体现了勇气和坚定。

  3.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描绘了诗人暂时休息于云端的洒脱,以及在海上扬帆起航的豪情,象征着追求理想的自由和壮志。

  4.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最后一句通过“遥见”传达了理想的远方和美好的憧憬,象征着目标的清晰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餐霞”与“卧赤城”比作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强化了诗人隐逸的态度。
  • 对仗:诗中“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语音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追求理想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乙子:道教隐士,象征理想的追求。
  • :美丽的自然现象,象征理想与美好。
  • 赤城:象征隐逸生活的地方。
  • 华顶:理想的高峰,象征追求的目标。
  • 恶溪:生活的艰难和挑战。
  • 石梁:通向理想的桥梁,象征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乙子”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追求
    C. 亲情
    D. 权力

  2. 填空题:本诗的主题是对__生活的向往。

  3. 判断题:诗中“遥见石梁横”暗示理想的可达性。对还是错?

答案:

  1. B
  2. 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