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夜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一夜风澎浪,中宵月脱云。
到窗资少睡,远响倦多闻。
星火远相乱,江山气不分。
早鸡先得便,断雁屡鸣群。
白话文翻译:
这一夜,狂风拍打着浪涛,半夜的月亮从云层中露了出来。
我在窗前很少入睡,远处的声音让我感到疲倦。
星星的光点在远处闪烁,江山的气息也显得模糊不清。
早晨的鸡鸣早已开始,孤雁偶尔在群中哀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澎浪:波涛汹涌的样子。
- 脱云:从云中出来,意指月亮显现。
- 资:在这里指的是时间或精力。
- 倦:疲倦、乏累。
- 断雁:孤雁,形容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早鸡”和“断雁”都可以视作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描绘,体现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梦得,号石泉,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反映自身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思索与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孤独感。
诗歌鉴赏:
《寒夜》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自然地流露出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风浪与月光交织的夜景,营造出一种动荡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在窗前难以入睡,耳边传来的远方声音让他感到倦怠,这种感觉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更是心灵的疲惫。
中间两句“星火远相乱,江山气不分”,展示了一幅模糊的夜景,星星的闪烁和江山的气息交融在一起,仿佛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迷茫与困惑。最后两句则以鸡鸣和孤雁作结,既有清晨的希望,又有孤独的哀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自然的规律,又反映诗人内心的矛盾。
整体而言,诗中情感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夜风澎浪:描绘了狂风与波涛的景象,营造出动荡的氛围。
- 中宵月脱云:月亮从云中显现,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到窗资少睡:在窗前难以入睡,表现出诗人的心情与状态。
- 远响倦多闻:远方的声音让人感到疲惫,暗示着内心的烦躁。
- 星火远相乱:星星的光点在远处闪烁,象征着迷茫。
- 江山气不分:江山的气息模糊不清,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困惑。
- 早鸡先得便:早晨的鸡鸣,代表着新的开始。
- 断雁屡鸣群:孤雁的哀鸣,象征着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星星比作光点,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
- 对仗:如“远响倦多闻”与“星火远相乱”,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孤独、迷茫与希望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浪:象征着动荡与不安。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 星火:象征着迷茫与微弱的希望。
- 鸡鸣: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孤雁:象征着孤独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中宵月脱云”意指什么? A. 月亮从云中出来
B. 雨云密布
C. 白天的阳光
D. 星星闪烁 -
“早鸡先得便”中的“鸡”象征着什么?
A. 夜晚
B. 新的开始
C. 孤独
D. 风浪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迷茫与孤独
C. 恐惧
D.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陈师道的《寒夜》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是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与孤独,但李白的诗更加强调思乡之情,而陈师道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迷茫。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师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