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雁影》
时间: 2025-01-24 16:1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雁影
关河迢递,恨塞日昏黄,难传标格。
沙净水澄清澈好,点点萧萧历历。
晓镜修眉,清波皱影,淡写层层碧。
分明瞥见,孤舟莫弄渔笛。
贴水浴鹜争飞,凌乱波纹,未放千双直。
风裂云痕开夕照,还与芦花相即。
野岸霜前,南楼月下,应恨无人识。
晓来无据,教人空望天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遥远的关河,心中充满了对日落黄昏的惋惜,难以传达那种情感。沙滩干净,水面清澈,景色分外美丽,细微的风景历历在目。清晨照镜修眉,水波轻轻荡漾,层层碧绿的景色淡淡而写。隐约看到孤舟,渔夫并未吹奏渔笛。水鸟在水面上争飞,涟漪荡漾,千双水鸟尚未飞起。风割裂了云的痕迹,夕阳西下,与芦花相映成趣。野岸在霜降前,南楼月下,真令人遗憾无人相识。清晨来临,却没有任何依据,只能空望北天。
注释:
- 迢递:形容距离遥远。
- 塞:阻塞,指无法传达情感。
- 标格:指标准和风范。
- 萧萧历历:形容景色细微而清晰。
- 晓镜:早晨的镜子,借指女性打扮。
- 皱影:水波的波纹,映出影子。
- 莫弄:不要去吹奏。
- 贴水浴鹜:水边的水鸟。
- 凌乱波纹:形容水面起伏不定的波纹。
- 风裂云痕:风吹开了云的痕迹。
- 相即:相互交融。
- 无人识:无人了解或识别。
- 无据:没有根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夫之,明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融入个人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人生思考的时期。词中情感的孤寂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他在动乱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念奴娇·雁影》是王夫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孤寂的佳作。全词以“关河迢递”开篇,便设下了遥远的背景,暗示着深远的思绪与情感。词中的景象如沙滩的干净、清澈的水面,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但却因“恨塞日昏黄”而生出一丝惆怅。此处的“恨”字,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时光的无奈追忆。
在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晓镜修眉”、“清波皱影”,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孤舟莫弄渔笛”,更是点出一种孤独的情怀,似乎在传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首词在结尾处以“晓来无据,教人空望天北”收束,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愁苦与期待的交织,使得整首词情感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关河迢递,恨塞日昏黄,难传标格。”:描绘了遥远的山河,心中惋惜黄昏的美丽,却难以传达情感。
- “沙净水澄清澈好,点点萧萧历历。”:自然景色的清晰美丽,细致入微。
- “晓镜修眉,清波皱影,淡写层层碧。”:早晨的打扮与水波的映射,展现女性的柔美。
- “分明瞥见,孤舟莫弄渔笛。”:孤独的渔舟,未传出渔笛声,强调孤寂。
- “贴水浴鹜争飞,凌乱波纹,未放千双直。”:水鸟飞翔,水面波纹不定,象征着混乱的情感。
- “风裂云痕开夕照,还与芦花相即。”:自然中风与夕阳的交融,渲染出一种静谧。
- “野岸霜前,南楼月下,应恨无人识。”:描绘了月下的孤独,感叹无人知晓。
- “晓来无据,教人空望天北。”:清晨的来临,留下无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晓镜修眉”比喻清晨的打扮。
- 拟人:水鸟被描绘得如同在争飞,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沙净水澄”,整齐的结构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关河:象征着遥远与隔阂。
- 沙水:代表纯洁与清澈的美好。
- 晓镜:隐喻着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
- 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 波纹:代表着生活的复杂与变化。
- 南楼月:象征着孤独中的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关河迢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远离
- C. 哀愁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 A. 繁忙
- B. 孤独
- C. 快乐
-
“晓来无据”指的是什么?
- A. 有很多信息
- B. 没有依据
- C. 证明了某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念奴娇·雁影》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孤独感,但王夫之更多地关注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辛弃疾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美学追求。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词选注》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