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
时间: 2025-01-11 12:37: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
作者: 汪精卫
飘飖一叶,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
谁道长江千里直,尽入襟头舒卷。
暮霭初收,月华新浴,风定波微剪。
翛然携手,云帆与意俱远。
记否烟树凄迷,年年飘泊,泪洒关河遍。
恨缕愁丝千万结,才向东风微展。
野蔬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愿。
呢喃何语,掠舷曾笑双燕。
白话文翻译:
一片叶子轻轻飘荡,远望山的轮廓如同枕头,波痕宛如席子。
谁说长江千里笔直,所有景致尽在我的胸怀中舒展。
暮霭初现,月光刚刚沐浴,风平浪静,波光微微剪裁。
悠然携手,云帆与心意一同远去。
还记得那烟雾迷蒙的树影,年年漂泊,泪洒关河无数。
恨意与愁绪千丝万缕,只待东风轻轻展开。
野菜同甘共苦,山泉共享甘甜,蓑衣是我平生的愿望。
呢喃的低语,掠过船舷曾笑对双燕。
注释:
- 飘飖:轻轻飘动。
- 波痕:水波留下的痕迹。
- 襟头:胸怀,心胸。
- 翛然:悠然自得。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蓑袂:指蓑衣和披风,象征简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1944),字仲明,号逸仙,近现代政治家和诗人,因其复杂的政治生涯而备受争议。他的诗作常充满情感与思考,表现出对人生和时局的独立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汪精卫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长江作为重要的地理象征,寓意着生命的奔腾与流逝。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偕冰如泛舟长江中流赋此》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诗人乘舟长江的情景,展现了他心中的思绪与情感。诗的开头用“飘飖一叶”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轻灵的意境,接着以“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的细腻描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轻松自在、心胸开阔的态度。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提到长江的千里奔流,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变化。诗中的“暮霭初收,月华新浴”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以宁静的安慰。而“记否烟树凄迷,年年飘泊”则转向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流亡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不同的意象,呈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飖一叶”:轻轻飘动的叶子,暗示着孤独与流浪。
- “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山的形态如枕头,水波的痕迹像席子,展现了自然的静谧。
- “谁道长江千里直”:反问,表达对长江曲折的理解。
- “尽入襟头舒卷”:所有的风景尽在心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 “暮霭初收,月华新浴”:描写黄昏时分的宁静美景。
- “翛然携手”:与伴侣悠然自得的场景。
- “记否烟树凄迷”:追忆往昔,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 “恨缕愁丝千万结”:表达对愁苦的无奈。
- “才向东风微展”:渴望在东风中展开新的希望。
- “野蔬同甘,山泉分汲”:简单的生活愿望。
- “呢喃何语,掠舷曾笑双燕”:轻声细语,笑对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容如枕”,“波痕如簟”,通过比喻生动描绘自然景色。
- 对仗:如“野蔬同甘,山泉分汲”,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月华新浴”,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叶子:象征孤独与漂泊。
- 山:代表自然美,内心的宁静。
- 长江:象征人生的流逝与变化。
- 月华:象征宁静与希望。
- 烟树:象征对往昔的追忆与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飖一叶”指的是什么?
- A. 一片树叶
- B. 一叶小舟
- C. 一片云彩
-
诗中提到的“长江千里直”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长江的美丽
- B. 对人生道路的曲折理解
- C. 对自然的赞美
-
“呢喃何语,掠舷曾笑双燕”中的“呢喃”意指什么?
- A. 大声喊叫
- B. 轻声细语
- C. 悲伤的哭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念奴娇》更为细腻,注重自然与内心的结合,而《将进酒》则更为豪放,强调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 《汪精卫诗文选》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念奴娇》这首诗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