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子》

时间: 2025-04-29 03:55:57

端也早丰下,岁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长。

呱呱弃不子,退省未可忘。

吾母亦念我,与尔宁相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少子
端也早丰下,岁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长。
呱呱弃不子,退省未可忘。
吾母亦念我,与尔宁相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回忆早逝子女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诗人感叹自己年老而无法自给自足,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种种经历和对未来的向往。尽管生活艰难,依然怀念母亲的关怀与教诲,感到一种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注释:

  • 端也:指的是端正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事情的开始。
  • 丰下:丰盈的年头,指的是丰收的季节。
  • 岁晚:岁末,年尾。
  • 自食:自给自足,自己养活自己。
  • 呱呱:形容婴儿啼哭的声音。
  • 弃不子:弃子,指丢弃的孩子,表达对孩子的惋惜。
  • 退省:反思,回忆。
  • 宁相望:宁愿相互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家庭、亲情的深切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年老之际,回忆起往昔的种种,尤其是失去的亲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母亲的深刻思念。

诗歌鉴赏:

《忆少子》是一首情感深厚的诗,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在古代,子女的早逝常常让父母感到无奈与痛苦。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提到“端也早丰下”,暗示着生命的早期繁盛与后来的衰落,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

接下来的句子“岁晚未可量”则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岁末年终意味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对自己老去的感慨愈发显著。整首诗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价值的重视,特别是对子女的期待与失落。

最后,诗人提到母亲的思念,表现了亲情的永恒,即使亲人已逝,爱与思念仍然在心中流淌。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加动人,展现出对生命、家庭和亲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也早丰下:指生活的美好开始于年轻时期,后来的变化令人唏嘘。
  2. 岁晚未可量:岁末时对未来的无知与不安,暗示人生的短暂。
  3. 我老不自食:表达了年老无依的孤独感,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4. 安得如我长:对年轻时光的向往与追忆,感慨时间的流逝。
  5. 呱呱弃不子:对失去孩子的深切痛苦,反映出母亲的心情。
  6. 退省未可忘:回忆往昔,思念之情不能忘却。
  7. 吾母亦念我: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展现了深厚的亲情。
  8. 与尔宁相望:虽然身处不同的境地,但心仍相连。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岁末”与“丰盈”对比,展现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逝去亲情的怀念,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母爱的深切思念,展现了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岁晚:象征着人生命的晚期,隐喻时间的流逝。
  • 母亲:代表着无私的爱与关怀,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 弃子:象征着失去与痛苦,反映了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岁晚”指的是什么? A. 年初
    B. 年末
    C. 春天
    D. 秋天

  2. 诗人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愤怒
    B. 忘却
    C. 深切思念
    D. 无所谓

  3. “呱呱弃不子”中的“弃”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赞美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比,陈师道的《忆少子》更侧重于亲情的表达,而《长恨歌》则是对爱情的无尽惋惜,二者皆展现了对人生失落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