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时间: 2025-01-25 17:56:00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秋望
作者: 杜牧 〔唐代〕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长安城,楼阁依靠在霜冻的树木外,天空清澈得没有一丝云彩。南山与秋天的色彩相映成趣,气势磅礴,彼此辉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注释:

  • :指高楼、楼阁。
  • 霜树:霜冻的树木,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寒冷与萧瑟。
  • 镜天:形容天空如镜子般清澈明亮。
  • 南山:长安附近的山脉,象征着雄伟与壮丽。
  • 秋色:秋天的景色,通常包含金黄、萧瑟的意象。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南山”作为自然景观,常在古诗中象征高耸与稳定。此外,霜树与秋色的结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讽刺犀利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常表现出对政治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时正值晚唐,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寄情于秋天的长安,映射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杜牧的《长安秋望》是一首描写秋季长安的诗作,通过高楼与霜树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的冷清与壮美。诗中“镜天无一毫”描绘出秋天天空的澄澈,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南山则在诗中与秋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高远与辽阔的气势。

整首诗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更在情感上引发读者对秋天的思考。秋季本是丰收的季节,却也暗藏着萧瑟与孤寂。杜牧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长安秋天的深情与思念,同时也隐喻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楼倚霜树外:高楼依偎在霜冻的树木旁,给人一丝孤寂之感。
    • 镜天无一毫:天空如镜子般清澈,没有一丝云彩,表现了秋天的晴朗。
    • 南山与秋色:南山与秋天的色彩相映成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气势两相高:南山与秋色的气势都很高,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工整的关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镜天”比喻天空的清澈,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长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孤独与壮美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霜树:象征着秋冬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镜天: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了内心的平和。
  • 南山:象征着高耸与伟岸,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空是怎样的?

    • A. 多云
    • B. 清澈
    • C. 阴沉
  2. “南山与秋色”中的“秋色”主要指什么?

    • A. 春天的颜色
    • B. 秋天的自然景色
    • C. 冬天的颜色
  3.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牧的《长安秋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杜牧更注重气势的表达,而王维则注重宁静的氛围,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