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宝院後楼怀胡元茂》

时间: 2025-01-26 04:37:47

晚渡呼舟疾,寒城著雾深。

昏鸥明鸟道,风叶乱霜林。

久客登临目,中年怀旧心。

犹须一长笛,领览自沾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渡呼舟疾,寒城著雾深。
昏鸥明鸟道,风叶乱霜林。
久客登临目,中年怀旧心。
犹须一长笛,领览自沾襟。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时分,我急呼着小舟渡过水面,寒冷的城市笼罩在浓雾之中。
昏暗的鸥鸟飞过明亮的小路,风吹动着霜打过的树林,叶子纷纷飘落。
作为久居他乡的旅客,我登高远望,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我仍需一支长笛,伴我欣赏这美景,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

注释:

  • 晚渡:傍晚时分渡船。
  • 呼舟疾:呼唤小舟快速前来。
  • 寒城著雾深:寒冷的城市被浓雾笼罩。
  • 昏鸥明鸟道:昏暗的鸥鸟飞过明亮的小路。
  • 风叶乱霜林:风吹动霜打过的树林,叶子飘落。
  • 久客:长久居住在外的人。
  • 登临目:登高望远,观察四周。
  • 中年怀旧心:中年人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
  • 长笛:一种乐器,用来伴奏或自娱自乐。
  • 领览自沾襟:用乐声领略风景,情感自然而然涌现。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久客”、“怀旧”可以引申到古代文人常有的漂泊与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师道,号溪山,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或许是他在外地游历时,对故乡及往昔的思念之情所引发的创作,反映了一个久居外地的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晚渡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头两句“晚渡呼舟疾,寒城著雾深”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傍晚渡船的匆忙与城市的冷清,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诗人以“昏鸥明鸟道,风叶乱霜林”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感与生机,与前面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久客登临目,中年怀旧心”是诗的情感转折,诗人身为久客,心中难免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与怀旧之情。最后一句“犹须一长笛,领览自沾襟”更是点睛之笔,长笛象征着音乐的慰藉与情感的宣泄,表现了诗人希望通过音乐来解开心中郁结,深情而又略带忧伤。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对故乡与过往的思念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渡呼舟疾:傍晚时分急切呼唤渡船,表现了诗人匆忙的心情。
  2. 寒城著雾深:寒冷的城市被浓雾笼罩,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3. 昏鸥明鸟道:昏暗的鸥鸟与明亮的小路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4. 风叶乱霜林:风吹动霜打过的树林,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
  5. 久客登临目:久居他乡的人登高望远,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6. 中年怀旧心:中年人对往昔的怀念,渗透着一种无奈和忧伤。
  7. 犹须一长笛:需要一支长笛来伴奏,象征着音乐的抚慰与情感的宣泄。
  8. 领览自沾襟:通过音乐来欣赏风景,情感自然流露。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昏鸥”与“明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复杂情感。
  • 拟人:风与叶子之间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象征:长笛象征着音乐、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过往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旅程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程与流动,代表着诗人的漂泊生活。
  • 寒城:象征着孤独与寂静,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 昏鸥、明鸟:象征着生命的对立与变化。
  • 霜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凋零。
  • 长笛:象征着音乐的陪伴与情感的宣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城”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热闹
    • B. 孤寂
    • C. 喜悦
  2. 诗人希望通过哪种乐器来抒发情感?

    • A. 笛子
    • B. 琵琶
    • C. 钢琴
  3. 诗中“久客”指的是谁?

    • A. 旅行者
    • B. 诗人自己
    • C. 渔夫

答案:

  1. B. 孤寂
  2. A. 笛子
  3. B. 诗人自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和陈师道的《智宝院後楼怀胡元茂》都是反映人生与情感的作品,但前者更显豪放与壮丽,后者则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