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时间: 2025-01-10 22:4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
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
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
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
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千山万水倒映在碧绿的湘江之中,真正的隐士就藏在这山水之间。
不需要煮饼来吃,眉毛自然长得像头发那样。
在风中摇曳的酒坛,鹤虱草掉落在琴床上。
虽然他是忘却世事的人,但他心中仍有未曾忘却的事。
第二首:
听说祝融峰,直入云霄,仿佛在腾飞。
那里藏有千寻的瀑布,流出的是十八位高僧。
古老的小路上无人踪迹,新霞从石头的边缘升起。
最终我愿与你这位老者,一同于每个月的月中登顶。
注释:
- 千峰:指千座山峰。
- 碧湘:指碧绿的湘江,湘江是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
- 饼不煮石吃:意指隐士的生活简朴,不需煮饼,暗指其与世无争的生活。
- 鹤虱:一种草本植物,此处用来渲染环境的幽静。
- 斅:意为抛弃、忘却。
- 祝融峰:位于南岳,传说是火神祝融的居所,象征高耸入云的气势。
- 千寻瀑布:形容瀑布的高度,极为壮观。
- 新霞出石棱:指晨曦初升,霞光映照山石,别有一番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精于诗歌、书法、绘画。生于长安,后隐居南岳,崇尚道教,作品多反映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士生活之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背景是唐代盛行的隐逸文化,隐士们追求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理想生活。
诗歌鉴赏:
贯休的《怀南岳隐士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隐士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隐士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一首诗描绘了隐士的栖息之所,千峰与湘江的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通过“饼不煮石吃”这一句,贯休传达出隐士的生活简朴,反映了他对于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第二首则聚焦于祝融峰的壮丽与隐士的高洁追求,展现出一种追求高远理想的坚定信念。古路无人迹的描写,更是突显出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宁静。整体来看,贯休的诗作不仅富有自然景观的美感,也渗透着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形成了独特的哲理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峰映碧湘:千座山峰映照在碧绿的湘江水面上,营造出一种秀美的自然景观。
- 真隐此中藏:真正的隐士就隐藏在这秀丽的自然中,表现出隐士的隐秘与高洁。
- 饼不煮石吃:隐士不需煮饼,象征其生活的朴素与简约。
- 眉应似发长:隐士的眉毛长得像头发一样,传达出一种不拘小节的自然状态。
- 风榸支酒瓮:在风中支起酒坛,暗示生活的闲适。
- 鹤虱落琴床:鹤虱草落在琴床上,表达了隐士生活的清幽与静谧。
- 虽斅忘机者:虽然他是一个忘却世事的人,但某些事情在他内心仍未忘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峰映碧湘”,将山峰与河流的关系比作映照。
- 对仗:如“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峰:象征自然的高大与雄伟。
- 碧湘:代表着清澈与宁静的水域。
- 祝融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峰。
- 古路:代表隐士独特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D. 珠江
-
诗中隐士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 A. 奢华
- B. 复杂
- C. 朴素
- D. 喧闹
-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中“斅”的意思是?
- A. 追求
- B. 忘却
- C. 记忆
- D. 思考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贯休:王维的山水诗注重气韵与意境,而贯休的诗则更加关注隐士生活的细腻与哲理,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贯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