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费隐君旧宅
作者: 贯休 〔唐代〕
巉岩玉九株,秀湿掩苍梧。
祥瑞久不出,羲轩消得无。
雨和高瀑浊,烧熁大槠枯。
到此思归去,迢迢隔五湖。
白话文翻译:
在巍峨的岩石上,玉树凌空而立,湿润的气息掩盖了苍梧山的景色。祥瑞的气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羲轩(指天帝)也消失得无影无踪。雨水与高瀑汇聚成浑浊的水流,灼热的阳光使得大槠树都枯萎了。来到这里,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心中感到遥远的五湖隔绝了我的归路。
注释:
- 巉岩:高耸的岩石。
- 玉九株:指高大的玉树。
- 秀湿:秀美且湿润。
- 苍梧:古代地名,也指苍梧山。
- 祥瑞:吉祥的征兆。
- 羲轩:古代神话中天帝的名字。
- 雨和:雨水和合。
- 高瀑:高高的瀑布。
- 烧熁:强烈的阳光照射。
- 大槠:一种大树,象征着生命。
- 迢迢:形容遥远。
典故解析:
- 羲轩:古代神话中的天帝,象征着权力与尊贵,诗中指代天上的祥瑞。
- 五湖:指中国的五大湖泊,象征着遥远的隔阂和归乡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佛教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诗歌鉴赏:
《经费隐君旧宅》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作,贯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个人的孤寂。诗的开头以“巉岩玉九株”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面,意象的选取充满了诗意。在描述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思索与情感的抒发,尤其是“到此思归去,迢迢隔五湖”的结尾,更是将这种思乡情绪推向高潮。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归属感的渴望,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哲理。
贯休运用“雨和高瀑浊,烧熁大槠枯”这样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与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不仅具备了优美的艺术表现力,也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巉岩玉九株”:描绘高耸的岩石与玉树,营造出壮丽的自然环境。
- “秀湿掩苍梧”:表现出这片地区的湿润气候,给苍梧山带来秀丽的景色。
- “祥瑞久不出”:暗示祥瑞的缺失,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与不安。
- “羲轩消得无”:表达对天帝的失落与对美好时代的向往。
- “雨和高瀑浊”:描绘雨水与瀑布交融的景象,水的浑浊象征着困扰与迷茫。
- “烧熁大槠枯”:太阳的灼热使得生命枯竭,反映出自然的无情。
- “到此思归去”:表达内心对故乡的思念。
- “迢迢隔五湖”:进一步强调距离的遥远,增加了归乡的无奈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给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秀湿掩苍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岩石与玉树: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苍梧:不仅是地名,更是寄托着对故乡的情感。
- 祥瑞:代表着美好与希望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五湖:象征着遥远与隔绝,增添了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羲轩”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天帝
C. 一座山 -
“迢迢隔五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怒气
B. 思乡
C. 喜悦 -
诗中“雨和高瀑浊”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A. 清澈
B. 浑浊
C. 干燥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对比贯休的《经费隐君旧宅》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均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但王维更加注重友情与人际关系,而贯休则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贯休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