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
圣恩如远被,狂虏不难收。
臣节唯期死,功勋敢望侯。
终辞脩里第,从此出皇州。
白话文翻译:
最近才能见到将军的荣耀,清晰地与高贵的冕旒相对。
皇上的恩泽如同遥远的覆盖,面对狂妄的敌人并不难以征服。
作为臣子我只期望能以死报国,功勋又怎敢奢望封侯。
最后我告别了修缮的家宅,从此走出皇城。
注释:
- 冕旒:冕,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帽子,旒是悬挂在冕上的饰物,象征权力与尊贵。
- 圣恩:皇帝的恩德。
- 狂虏:指敌人,形容其放肆不羁。
- 臣节:指作为臣子的节操。
- 脩里第:指自己修缮的家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将军”和“圣恩”反映了唐代时期的封建制度和士人对权势的追求。“臣节唯期死”则体现了士人对忠诚与报国的重视,以及在面对辽阔的天地时,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字允常,号东坡,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卒于晚唐。他的诗风清新,喜欢写咏史抒怀之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以将军身份出征,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荣誉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将军的身份,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为国捐躯的决心。开篇的“方见将军贵”直接点明身份,体现了对权力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地位的思考。接下来通过“圣恩如远被”显示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但同时“狂虏不难收”暗含了对敌人的轻视,显示出将军的自信与豪情。
“臣节唯期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虽然他不敢奢望封侯,但愿意以死报国,显示了士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最后的“终辞脩里第”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告别,充满了无奈与悲壮,象征着士人为了理想与责任所做出的牺牲。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厚,展现了唐代士人胸怀的壮志与理想,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见将军贵”:最近才见到将军的荣耀,暗示诗人对将军的敬仰。
- “分明对冕旒”:将军的地位与帝王的尊贵相对照。
- “圣恩如远被”:皇帝的恩泽广泛,如同远处的覆盖。
- “狂虏不难收”:面对敌人,征服并不困难。
- “臣节唯期死”:作为臣子,只希望能以死报国。
- “功勋敢望侯”:虽有功勋也不敢奢求封侯的荣耀。
- “终辞脩里第”:最后告别了修缮的家宅。
- “从此出皇州”:从此走出皇城,踏上征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方见将军贵,分明对冕旒”。
- 比喻:用“圣恩如远被”比喻皇帝的恩德广泛,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语气的气势。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情感,以及对个人荣誉与家庭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表现出士人的追求。
- 冕旒:帝王的象征,体现了对权力的认可与向往。
- 狂虏:敌人的象征,表现出对外敌的轻视与自信。
- 臣节:忠诚与节操的象征,体现了士人的价值观。
- 皇州:象征着权利与政治的中心,告别意味着责任与理想的出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方见将军贵”意指: A. 最近才见到将军的荣耀
B. 将军的荣耀早已显现
C. 将军的身份不再重要 -
“臣节唯期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庭的眷恋
B. 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C. 对权力的渴望 -
“终辞脩里第”的含义是: A. 离开皇城
B. 告别家乡
C. 进入战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贯休与王之涣的作品均表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但贯休更侧重于个人使命感,而王之涣则强调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贯休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