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夏口》

时间: 2025-01-26 00:33:30

雁雁叶纷纷,行人岂易闻。

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

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

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归夏口

雁雁叶纷纷,行人岂易闻。
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
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
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雁群飞过,树叶纷纷落下,行人却很难听到它们的声音。在千山万水之间,我们何以再相逢?人的容貌不似长久的玉石,人生如同浮云般短暂。如果经过三祖寺,愿为它的龛坟礼拜一番。


注释

字词注释

  1. 雁雁:指大雁,形容鸟群飞翔的场景。
  2. 行人:指过路的人。
  3. 千山与万水:形容路途遥远,山川众多。
  4. 貌不长如玉:指人的容貌不可能永远如玉般美丽。
  5. 人生只似云:比喻人生短暂而无常。
  6. 倘经:如果经过。
  7. 三祖寺:指的是某个佛教寺庙,可能与历史上某位高僧有关。
  8. 礼龛坟:指祭拜的龛位和坟墓。

典故解析

“千山与万水”常用来形容相隔遥远,难以相见。“三祖寺”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寺庙,三祖指的是某位高僧或传承。礼拜佛教的龛坟,表达了对逝去的人的怀念和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德修,号云江,唐代诗人。贯休的诗风以清丽见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贯休在送别友人时写的,反映了他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送人归夏口》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雁雁叶纷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利用自然景物传达了离别的愁苦。雁群的飞过与树叶的纷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千山与万水,何处更逢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渺茫。人生如同浮云般短暂,貌美的时光也无法持久,正如诗中所言:“貌不长如玉,人生只似云。”这种感慨让人感到无奈与惋惜。

最后,诗人提到“倘经三祖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追思。这里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思,情感上真挚而深邃,充分展现了贯休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雁雁叶纷纷”:描绘秋天的景象,雁群飞过,树叶飘落,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
  2. “行人岂易闻”:行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听到鸟鸣,暗示孤独与寂寞。
  3. “千山与万水”:形容相隔遥远,表达了重逢的渺茫。
  4. “何处更逢君”: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离别的悲伤。
  5. “貌不长如玉”:指人的美貌不可能长久,暗示人生的短暂。
  6. “人生只似云”:比喻人生如云,短暂而易逝。
  7. “倘经三祖寺”:提到寺庙,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8. “一为礼龛坟”:表达对故人的敬仰,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雁、叶、山、水等自然意象,传达情感,营造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远行与思念,带有离愁的意味。
  2.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3. 山水:代表遥远的距离,难以重逢。
  4. :象征美丽与珍贵,强调容颜的短暂。
  5. :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千山与万水”意指什么? A. 友人的美好
    B. 路途遥远
    C. 自然的壮丽

  2.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无奈
    C. 忧伤

  3. “貌不长如玉”表达了什么? A. 对美的追求
    B. 美的短暂性
    C. 美的永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李白
  2.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离愁,但通过月光的意象来传达情感,风格更加柔和。
  • 《送别》:集中于送别场景,情感更为直接,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
  3.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