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一 丁丑重九日猎边外龙安山次先贤范希文词》

时间: 2025-01-27 05:34:33

怪是重阳风雨恶。

东篱把菊寒酸作。

醉掾当筵吹帽落。

皆寂寞。

人间漫说登高乐。

何似今朝开眼目。

秋山万叠尖如削。

绝顶连云张锦幕。

天摸著。

昆崙下看阆风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怪是重阳风雨恶。
东篱把菊寒酸作。
醉掾当筵吹帽落。
皆寂寞。
人间漫说登高乐。
何似今朝开眼目。
秋山万叠尖如削。
绝顶连云张锦幕。
天摸著。
昆崙下看阆风阁。

白话文翻译

这重阳节的风雨真是恶劣。
东篱旁的菊花开得寒酸。
我醉酒在筵席上,帽子也被风吹落。
一切都是寂寞。
人们常说登高的乐趣,
不如今天我亲眼目睹的景致。
秋天的山峦层峦叠嶂,尖锐如刀削。
在山顶与云相连,宛如张开的锦幕。
天仿佛触摸着,
在昆仑山下俯瞩阆风阁。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 东篱:东边的篱笆,指陶渊明的《饮酒》诗中所述的东篱菊。
  • 寒酸:形容凋零、寒冷的状态,这里指菊花的凋零。
  • 醉掾:醉酒后的人,这里指作者在宴席上醉酒。
  • 寂寞:孤独无聊的状态。
  • 绝顶:山的最高处。
  • 昆仑:古代神话中的高山,象征着极高的地方。
  • 阆风阁: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安宁。

典故解析:

  • 东篱把菊:引自陶渊明的诗句,代表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
  • 登高:重阳节时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健康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象升,明代诗人,擅长词、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风雨交加之时,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孤独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一》是一首充满秋意和对重阳节的思考之作。诗人在描绘重阳节的同时,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开头几句,诗人用“怪是重阳风雨恶”来引入节日的主题,突显了天气的恶劣对节日气氛的影响。这种天气让东篱的菊花显得格外寒酸,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醉掾当筵吹帽落”一句,表现了自己的醉态,进一步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寂寞。尽管人们常说重阳节的快乐,但在此刻,诗人却感受到的是一种孤独的无聊,反映了他内心的失落感。

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转向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描绘:“秋山万叠尖如削,绝顶连云张锦幕。”这几句以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热爱。最后,诗人以“天摸著,昆崙下看阆风阁”作为结尾,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理想的境界,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融入了自然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是重阳风雨恶:感叹重阳节的天气恶劣,预示着节日的氛围受到了影响。
  2. 东篱把菊寒酸作:东篱的菊花因天气而显得寒酸,象征着凋零与失落。
  3. 醉掾当筵吹帽落:描写自己在酒席上醉酒,帽子被风吹落,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状态。
  4. 皆寂寞: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5. 人间漫说登高乐:虽然人们常谈重阳节的快乐,但此时并无乐趣可言。
  6. 何似今朝开眼目:今天的美景让人心醉,反驳了前面的孤独感。
  7. 秋山万叠尖如削:描绘秋天的山峦,形象生动。
  8. 绝顶连云张锦幕:强调山顶与云的连接,形成如锦幕般的美丽画面。
  9. 天摸著:天与大地相接,意境深远。
  10. 昆仑下看阆风阁:最后提到昆仑山,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尖如削”,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天摸著”,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孤独感,以及对秋天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凋零。
  • :代表放纵与无奈。
  • 秋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壮阔。
  • :象征虚幻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的天气如何?

    • A. 晴朗
    • B. 风雨恶劣
    • C. 温暖
  2. 诗人对东篱的菊花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寒酸
    • C. 无所谓
  3. 诗人最后提到的“昆仑”代表了什么?

    • A. 现实的束缚
    • B. 理想的追求
    • C. 遥远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酒后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对比:

  • 卢象升《渔家傲》与陶渊明《饮酒》: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但卢象升在情感上更加复杂,融入了对现实的思考。陶渊明则更为直接和清新。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