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2-04 15:49: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艾虎钗苻悬百结。兰桡重汎菖蒲节。影漾湖心清又彻。无休歇。子规枝上声声血。瘗玉埋香魂断绝。银涛江上空呜咽。莫把灵均闲话说。春纤捏。半湾逻逤沉檀屑。
白话文翻译:
艾虎钗和苻草结成百结,兰桡轻舟在菖蒲间荡漾,湖心的影子清澈又透彻,似乎没有休歇。子规鸟在树上声声悲鸣,埋葬的玉石和芳香的魂魄已然断绝。江上的银涛空中呜咽,别再提起灵均的闲话。春天柔软的阳光轻捏,半湾湖水沉淀着檀香的屑末。
注释:
- 艾虎钗:指艾草,古人常用它来驱邪。
- 苻:一种植物或草,可能指代与水相关的植物。
- 兰桡:兰花的船桨,象征着清雅和高洁的情感。
- 子规:指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悲伤。
- 灵均:指阮籍,《文心雕龙》中的人物,常被提及与悲愁相关的主题。
- 檀屑:檀香木的屑末,象征着清香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釚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渔家傲》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既悠然又哀伤的氛围。开头几句通过描写艾虎钗和兰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画面,表现了水乡渔家的生活气息。然而,随着“子规枝上声声血”的出现,画面便转向了悲伤,杜鹃的哀鸣成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诗中“银涛江上空呜咽”一句,更是将自然与情感融合得淋漓尽致,银色的波涛在空中呜咽,似乎在回应诗人内心的哀伤,形成了一种共鸣。而最后的“春纤捏”,则是对春天的柔美描绘,与前面的悲伤形成对比,展现出生命的轮回。
整首词在意象的构造上极具层次感,不同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富有张力的情感体验。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变迁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艾虎钗苻悬百结:描绘了水边的植物,显示出自然的丰富。
- 兰桡重汎菖蒲节:兰花般的舟在水中轻轻摇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影漾湖心清又彻:湖水的涟漪清澈透彻,反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子规枝上声声血:杜鹃鸟的哀鸣,象征着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 瘗玉埋香魂断绝:埋藏的玉石和香气的消逝,暗示着情感的绝望。
- 银涛江上空呜咽:波涛的哀鸣,突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莫把灵均闲话说:提醒他人不要提起过往,表现出对往事的避讳。
- 春纤捏:春天的温柔触感,带来些许生机。
- 半湾逻逤沉檀屑:湖水中的檀香屑,象征着珍贵与悼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自然的描写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词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忆,体现了对人事变迁和自然轮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艾虎钗: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子规:象征哀伤与怀念。
- 银涛: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变化。
- 檀屑:象征珍贵的记忆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子规”指代哪种鸟?
- A. 喜鹊
- B. 杜鹃
- C. 鹦鹉
- D. 麻雀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纤捏”是指____。
-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自然。(对/错)
答案:
- B
- 春天的温柔触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徐釚的《渔家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但徐釚更着重于哀伤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在悲伤中夹杂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