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

时间: 2025-01-25 11:48:14

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

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

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陂塘科斗书犹易,海国侏儒译较难。
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
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
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

白话文翻译:

池塘边的蛙声如同斗书般容易,然而翻译海国的侏儒却困难重重。
草丛间不知它们在说些什么,而在灯下却能听见几宵的蛙声。
榴花开始的时候,愁绪如蛇般缠绕,梅雨交加,鸭子在栏中喧闹。
五寸的时间转瞬即逝,令人不禁为你发出长长的叹息。

注释:

  • 陂塘:水塘的意思,指盛水的地方。
  • 科斗:斗书,形容轻松的读书或书写。
  • 侏儒:指身材矮小的人,这里比喻翻译的困难。
  • 草际:草丛边缘,指蛙声来自的地方。
  • 榴风:榴花的风声,象征着愁苦。
  • 梅雨:指梅雨季节,雨水交加。
  • 鸭栏:养鸭的地方,暗示生活的喧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晦,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以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尤其在诗歌和绘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徐渭的诗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奔放,常用夸张和比喻,具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

《蛙声》创作于徐渭晚年时,他在诗中通过对蛙声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蛙声作为自然的声音,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生短暂、情感复杂的反思。

诗歌鉴赏:

《蛙声》是一首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池塘蛙声的同时,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陂塘科斗书犹易”以轻松的语气引入,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熟悉感,而“海国侏儒译较难”则转而指出翻译的艰难,形成对比,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中“草际不知何物语,灯前直听几宵阑”,通过对蛙声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又悠长的夜晚气氛,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榴风为递愁蛇觉,梅雨交喧乱鸭栏”,则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绪结合,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与烦乱,仿佛在呼应着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孤独。

最后一句“五寸即且留不得,令人为尔发长叹”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诗人在此处通过蛙声的流逝,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惆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陂塘科斗书犹易:描绘蛙声的轻松,显示对自然的熟悉。
  2. 海国侏儒译较难:比喻翻译的困难,暗示知识的深奥与复杂。
  3. 草际不知何物语:蛙声的来源不明,体现自然的神秘。
  4. 灯前直听几宵阑:在夜晚灯下细听蛙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5. 榴风为递愁蛇觉:榴花的风声传递愁苦,象征着内心的苦闷。
  6. 梅雨交喧乱鸭栏:梅雨季节的喧闹,暗示生活的纷乱无序。
  7. 五寸即且留不得:时间的短暂,令人无奈。
  8. 令人为尔发长叹:因蛙声而感叹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蛙声与书写相提并论,突出其轻松与自然。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感染力。
  • 对仗:如“榴风”与“梅雨”,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蛙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活复杂性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蛙声:象征自然,寄托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 草际:表明自然环境的生动与神秘。
  • 榴风、梅雨:象征生活中的愁苦与喧闹。
  • 灯前:暗示思考与静谧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科斗书”指的是: A. 读书很容易
    B. 写书很困难
    C. 自然声响
    D. 蛙声

  2. “榴风为递愁蛇觉”中“榴风”主要象征: A. 自然之美
    B. 愁苦的情感
    C. 生活的喧嚣
    D. 生命的短暂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叹: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D.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头》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头》相比,徐渭的《蛙声》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前者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思和对生活复杂性的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