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七夕
银带边儿骏马驮,
西墙倒酒剧悬河。
高松入座无人对,
明月当杯奈夜何。
此际乡心愁不少,
满城流水响无多。
东房老衲怜牢落,
夜夜来吹鹘打鹅。
白话文翻译:
在银带边缘,骏马驮着酒壶,
西墙上酒倒得如同悬河流动。
高大的松树坐在那儿,却无人相对,
明月映照在酒杯上,夜晚又该如何面对?
此时此刻,思乡之情愈发沉重,
满城的流水声似乎也不再响亮。
东房的老和尚怜悯我被禁锢,
夜夜来吹奏鹘声,打鸣鹅叫。
注释:
- 银带边儿:指的是河流的边缘,银带比喻河水清澈如银带。
- 骏马驮:骏马驮着酒,表现出一种豪放的饮酒情景。
- 西墙倒酒:在西墙边倒酒,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饮酒的场景。
- 高松入座:高大的松树仿佛坐下来,无人陪伴,表达了孤独之感。
- 奈夜何:夜晚如此,这样的情景我该如何面对。
- 乡心愁不少:思乡之情愈加浓厚,愁苦之心难以平息。
- 满城流水响无多:城市中的流水声似乎也减少了,暗示心情的压抑。
- 老衲怜牢落:老和尚对我表示怜悯,暗指作者的孤独和失落。
- 夜夜来吹鹘打鹅:夜夜吹奏鹘声来打鹅叫,显示出一种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晦,号文长,晚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徐渭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文学上追求真情实感,反对浮华,作品多表现个人感受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十七夕》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困扰的背景下。作为一位感性且多愁善感的诗人,徐渭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孤独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思。
诗歌鉴赏:
《十七夕》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便以“银带边儿骏马驮”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勾勒出饮酒的豪情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西墙边的酒如同悬河流淌,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整首诗通过高松的孤独、明月的冷清以及流水声的微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此际乡心愁不少”,更是点出了在这个节日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愁绪满怀。而“东房老衲怜牢落”则引入了一位老和尚的形象,既是对诗人心境的理解与同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孤寂感。最后以“夜夜来吹鹘打鹅”结束,带有乡土气息的生活图景,与前面的愁苦形成对比,展示了诗人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带边儿骏马驮”: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同时暗示了诗人的豪情。
- “西墙倒酒剧悬河”:用生动的比喻表现饮酒情景,流动的酒与流动的河相互映衬。
- “高松入座无人对”:高松孤坐,无人相对,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明月当杯奈夜何”:明月照在酒杯上,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感伤。
- “此际乡心愁不少”:此时思乡之情愈发浓厚,愁苦之心难以抑制。
- “满城流水响无多”:城市的流水声似乎也在此刻显得微弱,暗示诗人情绪的低落。
- “东房老衲怜牢落”:老和尚的怜悯体现了他对诗人悲苦的同情。
- “夜夜来吹鹘打鹅”:指生活中的琐事,反映出一种乡村生活的真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带边儿”,比喻河流清澈,营造出美的意境。
- 拟人:如“高松入座”,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孤独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挣扎与生活的真实感受。
意象分析:
- 银带:象征着清澈的河流,代表自然的美好。
- 高松:象征孤独与高洁,传达诗人的情感状态。
- 明月:象征思乡与孤独,增添了夜晚的哀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动,流淌的不仅是水,还有诗人的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带边儿”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带子
B. 河流的边缘
C. 银色的马
D. 墙边的装饰 -
诗中的“高松”象征什么? A. 豪情
B. 孤独
C. 快乐
D. 乡愁 -
“此际乡心愁不少”的意思是: A. 乡心安宁
B. 思乡之情浓厚
C. 对乡愁无感
D. 乡心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徐渭的《十七夕》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与对孤独的思考。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豪放与洒脱,而徐渭则是柔情与思乡的深沉。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却同样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徐渭《全诗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相关诗词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