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时间: 2025-01-22 21:1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张惠言 〔清代〕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白话文翻译:
海风刺骨,四月里穿着单衣从榆关出发。看到的是边塞的荒凉,北风卷起的沙尘,山峦似乎要侵入渤海,连绵的屏障向东延伸。人在哪里?柳枝柔软摇摆不定,草色短浅绿意难显。只有一树桃花,独自在破败的墙边微笑,弯曲的小河湾湾。东风的力量有多大?帝都三月的春意已尽,芳香的心思都被删去。不是为了寻找春天而走得远,而是不愿辜负春光的短暂。思念着那美丽的容颜在寂寞中,更无人处,经历风雨,能有多少次?想要托付西来的信使,寄给春天看看。
注释:
- 海风:指来自海上的冷风。
- 瘦骨:形容人因寒冷而显得瘦弱。
- 单衣:薄衣,指衣着单薄。
- 榆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 塞垣:边塞的城墙。
- 惊沙:被风吹起的沙尘。
- 溟渤:指渤海。
- 叠障:连绵的山脉。
- 柳柔摇不定:形容柳枝柔软,随风摇摆。
- 草短绿应难:草色短浅,绿意不显。
- 颓垣:破败的墙。
- 曲水:弯曲的小河。
- 东风:春风。
- 帝城:指京城。
- 芳思:美好的思绪。
- 春阑:春光将尽。
- 玉容:美丽的容颜。
- 驿使:传递消息的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惠言(约1761-1802),字子厚,号南村,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他出关时,见桃花而感怀,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惠言在四月出榆关时所作,当时他感受到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同时看到了一树桃花,引发了深深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色的描绘和对一树桃花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荒凉,而“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则展现了桃花的坚韧和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诗人的孤独。
- “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自然的壮阔。
- “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表达了诗人对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通过对桃花的描写,展现了桃花的美丽和坚韧。
-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表明诗人不是为了寻找春天而走得远,而是不愿辜负春光的短暂。
- “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表达了对美丽容颜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寄托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风吹瘦骨”比喻寒冷刺骨。
- 拟人:如“一树桃花,向人独笑”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色的描绘和对一树桃花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丽容颜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海风、瘦骨、单衣: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诗人的孤独。
- 塞垣、惊沙、山侵溟渤、叠障: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自然的壮阔。
- 柳柔、草短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 桃花、颓垣、曲水:通过对桃花的描写,展现了桃花的美丽和坚韧。
- 东风、帝城、芳思: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风吹瘦骨”形容的是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诗人的孤独 C. 边塞的荒凉 D. 诗人的瘦弱 答案:D
-
“一树桃花,向人独笑”中的“独笑”是什么意思? A. 桃花独自开放 B. 桃花对着诗人微笑 C. 桃花在破败的墙边微笑 D. 桃花在弯曲的小河边微笑 答案:C
-
诗中“东风知多少?”表达了什么? A. 对春天的思念 B. 对东风的疑惑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 对帝城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丽。
诗词对比:
- 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但张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杜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张惠言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