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时间: 2025-01-26 23:34:20

西园清夜喜追随,唯恐冰轮出海迟。

不但旷怀皆我辈,要知痛饮是吾师。

十分未放蟾盈魄,三匝先惊鹊绕枝。

此夕清欢那复有,世间能得几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清夜喜追随,唯恐冰轮出海迟。
不但旷怀皆我辈,要知痛饮是吾师。
十分未放蟾盈魄,三匝先惊鹊绕枝。
此夕清欢那复有,世间能得几人知。

白话文翻译:

在西园的清朗夜空中,我欢喜地追随明月,唯恐这冰冷的月亮出海太晚。
不仅是我们这些人心胸开阔,值得一提的是,痛快的饮酒才是我们的老师。
月亮才刚刚升起,已经惊动了树梢上的喜鹊三次。
今晚的清欢又有多少呢?世间又能有几个能理解这种快乐的人呢?

注释:

  • 西园:指西边的花园,通常用来指代游玩之地。
  • 冰轮:指明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清冷和皎洁。
  • 旷怀:心胸开阔,形容自由洒脱的心态。
  • 痛饮:痛快地饮酒,意味着酣畅淋漓的畅饮。
  • :指蟾蜍,常用来比喻月亮。
  • 盈魄:指圆满的月亮。
  • :指喜鹊,常象征吉祥。
  • 清欢:清净的欢乐。

典故解析:

  • 冰轮: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以“冰轮”或“明月”来形容,象征着清冷高洁的品德。
  • 痛饮是吾师: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推崇,痛饮不仅仅是消遣,也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强调通过饮酒来领悟人生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字公辅,号白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在西园赏月,感受到月色的清幽和夜晚的宁静,因而引发了对人生和友谊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中秋夜,诗人蔡戡在西园中欣赏明月,流露出一种悠闲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的“西园清夜喜追随”,勾勒出一个清静的夜晚,诗人在心中期待着月亮的升起,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热爱。“唯恐冰轮出海迟”,则反映出他对时间流逝的珍惜。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借饮酒抒发情感,强调了饮酒的乐趣和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亮和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此夕清欢那复有”的感慨,诗人感到这种清欢是难得的,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蔡戡在诗中展现了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审视,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园清夜喜追随:在西园的清夜中,我愉快地追随明亮的月光。
  2. 唯恐冰轮出海迟:唯恐这冰冷的明月出海的时刻太晚。
  3. 不但旷怀皆我辈:不仅是我们这些心胸开阔的人。
  4. 要知痛饮是吾师:还要知道,痛快的饮酒才是我们的老师。
  5. 十分未放蟾盈魄:月亮才刚刚升起,已是满月的状态。
  6. 三匝先惊鹊绕枝:已经惊动了树梢上的喜鹊三次。
  7. 此夕清欢那复有:今晚的清喜又能有多少呢?
  8. 世间能得几人知:世上又能有几个能理解这种乐趣的人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轮”,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十分未放蟾盈魄,三匝先惊鹊绕枝”,形成对称与和谐的美感。
  • 反问:最后两句通过反问强调了人生的孤独与清欢的难得。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饮酒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思,展现了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清冷、高洁的情感,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饮酒:象征着生活中的欢愉与放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 :象征着吉祥,诗中借此表现生活的热闹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轮”指代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2. 诗人认为痛饮的意义是什么? A. 消遣
    B. 学习人生
    C. 交朋友

  3. 诗中提到的“鹊”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吉祥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
  • 《月下独酌》(李白):描绘了独自饮酒赏月的情景,探讨孤独与欢愉。

诗词对比:

  1. 蔡戡《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 主题:清欢与人生哲理。
    • 风格:清新洒脱,富有思考。
  2. 李白《月下独酌》:

    • 主题:孤独与自得。
    • 风格:豪放洒脱,情感强烈。

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饮酒的乐趣,但蔡戡更强调与友人共享的清欢,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