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春(大石)》
时间: 2025-01-25 23: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垣春》 作者: 周邦彦
暮色分平野。傍苇岸征帆卸。烟村极浦,树藏孤馆,秋景如画。渐别离气味难禁也。更物象供潇洒。念多材浑衰减,一怀幽恨难写。追念绮窗人,天然自风韵娴雅。竟夕起相思,谩嗟怨遥夜。又还将两袖珠泪,沈吟向寂寥寒灯下。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暮色笼罩着广阔的平野,靠近芦苇的岸边,孤独的船只停靠卸货。烟雾缭绕的村庄在远处,树木掩映着孤寂的馆舍,秋天的景色如同一幅画。渐渐地,离别的气息令人难以忍受,眼前的景物也显得更加潇洒。思念的情绪逐渐加重,一腔幽怨难以表达。想起那窗前的美人,她天生就有风韵的优雅。整夜思念不已,徒然叹息漫长的夜晚。又不禁流下泪珠,默默对着寂寥的寒灯沉吟。因为多愁善感,竟是瘦弱得连一把泪都没有。
注释:
- 分平野:分开了的平坦的原野。
- 傍苇岸:靠近芦苇的岸边。
- 征帆卸:行船的帆已经卸下,暗示着旅途的结束。
-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表现出秋天的朦胧之美。
- 幽恨:幽深的怨恨,表达内心的苦楚。
- 绮窗人:美丽的窗前人,指代心中所念的女子。
- 寒灯下:指孤独和寂寥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绮窗”及“天然自风韵娴雅”,可以看作是对古代美人的一种赞美,常见于古诗词中。此类描写常常用于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相互交融。
创作背景:
《塞垣春》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有着不少个人的情感与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中对秋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塞垣春》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人和离别的深刻思索。全诗以“暮色”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对烟村、孤馆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嫣然景致与内心的孤独感。诗中“念多材浑衰减,一怀幽恨难写”,道出了思念的无奈与苦楚,尤其是对“绮窗人”的追念,更是表露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的“沈吟向寂寥寒灯下”,则是孤独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情感压迫。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内心的愁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深厚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色分平野:描写了黄昏时分,广阔的原野被暮色分割的情景,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与思绪的开始。
- 傍苇岸征帆卸:记录了船只在芦苇岸边停靠的画面,象征着归来与安静。
- 烟村极浦,树藏孤馆,秋景如画: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村庄和被树木掩映的孤馆,秋天如同画卷般的美丽。
- 渐别离气味难禁也:随着离别的气息愈加浓厚,内心的苦楚也越来越明显。
- 更物象供潇洒:眼前的景物增添了潇洒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念多材浑衰减:思念的情感逐渐加重,导致内心的衰弱。
- 一怀幽恨难写:内心的幽怨与思念难以用言语表达。
- 追念绮窗人:追忆那窗前的美人。
- 天然自风韵娴雅:她的气质与风韵是天生的,自然流露。
- 竟夕起相思,谩嗟怨遥夜:整夜的思念与无尽的叹息。
- 又还将两袖珠泪:忍不住流下泪水,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 沈吟向寂寥寒灯下:在孤寂的灯光下,沉思与叹息。
- 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因多愁善感而变得瘦弱,甚至连泪水都已无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结合,表现出离别的感伤。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玉骨”“珠泪”,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离别的深切思索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最终引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暮色:象征着结束与思考。
- 烟村:代表着温暖的回忆与宁静的乡村生活。
- 孤馆:表达了孤独与内心的空虚。
- 珠泪:象征着思念与难以言表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傍苇岸”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安静的归属
- B. 热闹的场景
- C. 暴风骤雨
- 答案: A
-
诗人对“绮窗人”的描写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美人的赞美
- B. 对朝阳的向往
- C. 对财富的追求
- 答案: A
-
“渐别离气味难禁”中的“气味”指的是什么?
- A. 清新的空气
- B. 离别的情感
- C. 美食的香气
- 答案: B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词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塞垣春》这首诗的意蕴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