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
时间: 2025-04-27 11:5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座高山和十个洞穴散发着神秘的光辉,玉峦和金山镇守着紫微星。露水和霜雪均匀地洒在这块胜地,风雨交替,环绕着皇宫。万仞的高岩隐藏了阳光的色彩,千寻的幽深山涧洗涤着云彩的衣裳。让我们停下欢宴,品味仁爱与智慧,雕饰的鞍子在傍晚时分飞扬起尘土。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山十洞:指代著名的山脉和洞穴,象征高远和幽深。
- 光玄箓:光辉的神秘法则,寓意神仙的境界。
- 玉峤金峦:形容山的美丽和珍贵。
- 紫微:指北斗星,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
- 均露均霜:形容天气的均衡,意指自然的和谐美。
- 万仞:形容极高的山崖。
- 千寻:形容极深的山涧。
- 欢筵:欢庆的宴席。
- 仁智:指仁爱与智慧。
典故解析:
- 紫微:在古代文化中,紫微星是帝王和权力的象征,常用来指代天子及其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朝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她在位期间政治变革,文化繁荣,诗词创作也极为活跃。她的诗词常带有豪放和气势。
创作背景: 《石淙》创作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时局动荡,但她以女性的身份掌握权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智者的欣赏,体现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交融。
诗歌鉴赏:
《石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诗中以三山十洞的壮丽景色开篇,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宏伟。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对智慧与仁爱的赞美,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中运用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感更为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万仞高岩”与“千寻幽涧”的对比,展现了山水的高深与辽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自然的崇敬。在宴席中品味仁智,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身修养的追求,体现了武则天作为女性统治者的独特视角和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山十洞光玄箓:描绘出高山与洞穴的神秘景象,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玉峤金峦镇紫微:强调自然的美丽与神圣,山峦犹如镇守天子的神灵。
- 均露均霜标胜壤: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对比,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 交风交雨列皇畿:描绘了自然力量与人类权力的交汇,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 万仞高岩藏日色:表达了高山隐藏光明的神秘之感,象征着力量与未知。
- 千寻幽涧浴云衣:山涧如衣,寓意自然的柔美与宁静。
- 且驻欢筵赏仁智:呼唤人们停下脚步,珍惜当下的欢聚和智慧的交流。
- 雕鞍薄晚杂尘飞:描绘出傍晚时分的景象,表达了生活的繁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仞高岩”与“千寻幽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提升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智慧和仁爱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武则天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山、十洞:象征着高远、幽深的自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玉峤、金峦:象征美丽与珍贵,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欢筵、仁智: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和谐美与智慧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微”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北斗星
- C. 一位神仙
- 答案:B
-
“万仞高岩”中“万仞”意指:
- A. 很矮
- B. 很高
- C. 一种石材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仁智”是指:
- A. 富贵与权力
- B. 仁爱与智慧
- C. 美丽与勇敢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武则天的《石淙》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武则天的作品更注重气势与人文情怀,而王维则注重意境与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感悟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女诗人研究》
- 《武则天与唐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