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驾幸少林寺》
时间: 2025-01-11 02:21:1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从驾幸少林寺
作者: 武则天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
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旂。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
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
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我陪同皇驾游览禁苑,欣赏兰闱的美景。云雾环绕着山峰,霞光低垂如同飘扬的旗帜。阳光透过山涧的窗户,月光照亮了岩石的扉门。金轮在金色的大地上转动,香阁轻轻摆动着香衣。钟声轻轻响起,幡旗在薄雾中摇曳。曾经见过焚烧芝草的火焰,山红的花瓣与野外的飞舞相连。花台上没有半点影子,莲塔却映射出完整的光辉。实在要感谢能仁的力量,才能带来这样的世间威德。慈悲的缘分兴起了福气的种子,在这里我倾心归依。风中的枝条无法静止,泣血又能追寻什么呢?
注释
- 銮游:指皇帝出巡。
- 禁苑:指宫廷内的花园或园林。
- 兰闱:指用兰草装饰的房间或宫殿。
- 云偃:云在山峰上低垂。
- 金轮:象征着太阳。
- 能仁:指有仁德之人。
- 慈缘:指慈悲的缘分。
典故解析
- 焚芝火:古代传说中,焚烧芝草可以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材,象征着追求长生和美好的愿望。
- 莲塔:象征着佛教的圣地,常常与慈悲、智慧相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政时期注重文学与艺术,诗歌风格多样,常以豪放和细腻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她对少林寺的朝圣之旅,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内心的虔诚。
诗歌鉴赏
《从驾幸少林寺》是一首描绘皇帝出巡少林寺的诗,展现了武则天对自然与宗教的融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少林寺的神秘与壮丽。开头的“陪銮游禁苑”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出游的身份与场景,接下来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山水之间的静谧与和谐。诗中“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展现了日月交替的美丽画面,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宗教的意象,通过“实赖能仁力”与“慈缘兴福绪”,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与依赖,展现了武则天作为统治者对民众的关怀与期望。最后一句“泣血竟何追”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表达了在浮华背后内心的追求与反思。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考究,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又表达了对宗教的依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陪銮游禁苑”:陪伴皇帝游览禁苑,显示身份。
- “云偃攒峰盖”:云层低垂,似盖住山峰,描绘景致。
-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日月交替,山涧与岩门相通。
- “金轮转金地”:太阳在金色大地上转动,象征光辉。
- “香阁曳香衣”:香阁轻轻摇曳,香气四溢。
- “铎吟轻吹发”:钟声轻轻响起,带来微风。
- “昔遇焚芝火”:回忆焚芝的情景,象征追求。
- “山红连野飞”:山中的红花飞舞,生机勃勃。
-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花台影子缺失,莲塔却熠熠生辉。
- “实赖能仁力”:感谢有仁德之人的庇佑。
- “慈缘兴福绪”:慈悲的缘分带来福气。
-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风中枝条不静,泪水无处追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宫”比喻太阳,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枝不可静”,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此诗表达了武则天对自然美的欣赏及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云、霞:象征着变化与美丽。
- 日、月: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
- 香阁、莲塔: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与智慧。
- 花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虚幻。
-
文化内涵:诗中充满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汉唐时期对自然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武则天是哪一朝代的统治者?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D. 清朝
-
诗中“金轮转金地”中的“金轮”比喻什么?
- A. 月亮
- B. 太阳
- C. 星星
- D. 地球
-
诗中提到的“焚芝火”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不老的追求
- C. 战争
- D. 爱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武则天的《从驾幸少林寺》与王维的《鹿柴》均描写自然景观,但前者更倾向于融入宗教思想,而后者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武则天与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