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时间: 2025-01-11 02:44:01

维舟瞰层波,末忍分练段。

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

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

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维舟瞰层波,末忍分练段。
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
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
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湖上泛舟时的情景。诗人俯瞰水波,难忍心中对于分离的感慨。人间的美好在于风景与生活,鱼儿与鸟儿在此间自由地聚散。作为书生的我却感到窘迫,孤独地守着书灯在幽暗的帐内。享受快乐已是太迟,早该归去,然而现在已是时光的一半。

注释:

  • 维舟:小船。
  • :俯视、眺望。
  • 层波:指湖水的波浪。
  • 练段:指烟雾或水波的分离,形容分开的不忍。
  • 好风味:美好的自然风光与生活情趣。
  • 儒生:儒家学者,指作者自身。
  • 窘束:感到困窘和束缚。
  • 幽幔:指幽静的帐幕。
  • 逐乐:追求乐趣。
  • :感叹、叹息。
  • 蚤还犹及半:早该回去,但现在已过了一半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之一。他的词风华丽,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和文化的繁荣时期。作者在泛舟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书卷生涯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湖上泛舟时的心理体验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诗的开头“维舟瞰层波”,用简单的动作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随后“末忍分练段”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对分离的难忍显示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诗中“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意在象征人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享受生活的乐趣。

而“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则转向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作为书生,他陷入了学术的束缚中,无法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一句“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快乐。整首诗用语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舟瞰层波:诗人坐在小舟上,俯瞰着层层波浪,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末忍分练段:心中难以忍受分开的忧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依恋。
  • 人间好风味:称赞人间的美好风景和生活情趣,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
  • 鱼鸟同聚散:鱼和鸟在水面和空中自由聚散,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 儒生长窘束:自我反思,作为儒生的窘迫感,暗含对社会角色的无奈。
  • 书灯守幽幔:在幽暗的帐内守着书灯,突显出孤独与学术束缚的对比。
  • 逐乐嗟已迟:追求快乐的时机已晚,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蚤还犹及半:早该回去,但现在已过了一半,感叹时光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快乐比作自然的聚散,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鱼鸟同聚散”,上句与下句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将鱼和鸟赋予人类的特征,表现出自然生灵的活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儒家束缚的反思,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美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漂泊。
  • :代表生活的变化与流动。
  • 鱼鸟: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书灯:寓意学术与孤独。
  • 幽幔:象征隐秘与静谧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邦彦
    • C. 陶渊明
  2. “维舟瞰层波”中的“瞰”最接近的意思是?

    • A. 看
    • B. 游
    • C. 听
  3. 诗中提到的“鱼鸟同聚散”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自然的和谐
    • B. 人的孤独
    • C. 学术的繁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周邦彦的诗更加内省,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壮丽的自然景色。两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风格与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研究》

此结构为用户提供了详细的诗词理解和学习的框架,适合于深入的诗歌分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