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蚕妇 张俞 〔宋代〕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白话文翻译: 昨天我进城去卖蚕丝,回来的时候眼泪沾满了手巾。那些全身穿着美丽丝绸衣服的人,都不是像我这样辛勤养蚕的人。
注释:
- 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 城市:指进城去卖蚕丝。
- 泪满巾:形容极度悲伤,眼泪多到沾满了手巾。
- 遍身罗绮者:全身穿着华丽丝绸衣服的人。
- 养蚕人:指从事养蚕工作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一个养蚕妇女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养蚕妇女和穿着华丽丝绸的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者的辛酸。诗中的“泪满巾”形象生动,表达了养蚕妇女的悲愤和无奈。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入城市:描述养蚕妇女进城去卖蚕丝的情景。
- 归来泪满巾:表达了她回来时的悲伤和失望。
- 遍身罗绮者:指出那些穿着华丽丝绸的人。
- 不是养蚕人:强调这些人不从事养蚕工作,暗示社会的不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养蚕妇女和穿着华丽丝绸的人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 象征:“泪满巾”象征着养蚕妇女的悲愤和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者的辛酸,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意象分析:
- 泪满巾:象征养蚕妇女的悲愤和无奈。
- 遍身罗绮者:象征社会的富裕阶层,与养蚕妇女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俞 D. 王维 答案:C
-
诗中的“泪满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
诗中的“遍身罗绮者”指的是什么人? A. 养蚕人 B. 农民 C. 商人 D. 穿着华丽丝绸的人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卖炭翁》白居易:同样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者的辛酸。
诗词对比:
- 《蚕妇》与《卖炭翁》:两者都通过劳动者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劳动者的辛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选注》
- 《张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