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信坛 张俞 〔宋代〕
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 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
白话文翻译:
汉朝采用了亡臣的策略,在登坛时授予兵权。 要知道这几仞高的土坛,曾经是建立太平基业的地方。
注释:
- 亡臣:指韩信,他在楚汉战争中为汉朝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被刘邦猜忌而死。
- 登坛:指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的仪式。
- 授銊:授予兵权。銊,古代兵器的象征。
- 数仞土:形容土坛的高度。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 太平基:指建立国家的基础或根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登坛授銊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韩信功绩的赞扬和对汉朝兴衰的感慨。诗中“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一句,既是对韩信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回顾了韩信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通过“汉用亡臣策,登坛授銊时”的描述,诗人展现了韩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对汉朝的贡献。后两句“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则进一步强调了韩信功绩的历史意义,暗示了即使是几仞高的土坛,也曾是建立太平基业的地方,凸显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用亡臣策”:指汉朝采用了韩信的策略,韩信虽被视为亡臣,但他的策略对汉朝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 “登坛授銊时”:描述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的仪式,授予他兵权,象征着他的军事领导地位。
- “须知数仞土”:强调土坛的高度,象征着韩信功绩的伟大。
- “曾立太平基”:指出韩信的功绩为汉朝的太平基业奠定了基础。
修辞手法:
- 比喻:“数仞土”比喻韩信的功绩,形象地表达了其重要性。
- 象征:“登坛授銊”象征着韩信的军事领导地位和他在汉朝建立中的关键作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历史功绩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强调了韩信在汉朝建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功绩对后世的影响。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数仞土”、“登坛授銊”。
- “数仞土”象征着韩信的功绩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登坛授銊”象征着韩信的军事领导地位和他对汉朝的贡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亡臣”指的是谁? A. 韩信 B. 刘邦 C. 项羽 D. 张良 答案:A
-
“登坛授銊时”中的“銊”指的是什么? A. 兵器 B. 文书 C. 印章 D. 旗帜 答案:A
-
诗中“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韩信的功绩被忽视 B. 韩信的功绩对汉朝的建立至关重要 C. 韩信的功绩被夸大 D. 韩信的功绩无关紧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韩信岭》(明代 高启):通过对韩信岭的描写,表达了对韩信功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过韩信岭》与《韩信坛》:两首诗都以韩信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韩信功绩的敬仰,后者则更侧重于对历史变迁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详细解读宋代诗歌,包括张俞的诗作。
- 《韩信传》(司马迁):详细记载韩信的生平和功绩,为理解《韩信坛》提供了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