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

时间: 2025-01-26 23:23:26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蚕妇 张俞 〔宋代〕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白话文翻译:

昨天我去了城外,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我的手巾,那些全身穿着华丽丝绸的人,却不是那些辛勤养蚕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城廓:城墙外的区域,泛指城市。
  • 泪满巾:形容泪水很多,湿透了手巾。
  • 遍身罗绮者:全身穿着华丽丝绸的人。
  • 养蚕人:指从事养蚕工作的人。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宋代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此诗通过对比养蚕人与穿着华丽丝绸的人,揭示了社会不公和阶级差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富人则过着奢华的生活。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差异。诗人以“蚕妇”的视角,描述了她去城市后的所见所感,归来时泪流满面,因为她看到了那些穿着华丽丝绸的人并非辛勤养蚕的人。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遭遇的不平和同情。诗中的“泪满巾”形象生动,传达了蚕妇内心的悲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到城廓:诗人描述了蚕妇去城市的情景,为后文的对比做铺垫。
  • 归来泪满巾:蚕妇回来时泪流满面,表达了她的悲痛和失望。
  • 遍身罗绮者:描述了穿着华丽丝绸的人,与蚕妇形成鲜明对比。
  • 不是养蚕人:指出这些穿着华丽的人并非辛勤养蚕的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遍身罗绮者”与“养蚕人”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
  • 拟人:“泪满巾”赋予泪水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不公和阶级差异,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满巾:形象地表达了蚕妇的悲痛和无奈。
  • 遍身罗绮者:象征着富人和奢华生活,与蚕妇的辛勤劳作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泪满巾”表达了蚕妇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痛 C. 愤怒 D. 惊讶
  2. “遍身罗绮者”指的是什么人? A. 养蚕人 B. 农民 C. 富人 D. 官员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劳动 B. 揭示社会不公 C. 描写自然风光 D. 表达个人情感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张俞《蚕妇》与白居易《卖炭翁》:两者都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张俞的《蚕妇》及其他古代诗歌,适合深入了解古代诗歌。
  • 《中国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