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口题壁》

时间: 2025-01-11 12:36:44

策蹇重循使驿程,薄寒天气怯吟情。

行来大似蹋牛迹,卧后那堪闻雁声。

酒罢深杯非澹泊,镫留暗蕊不分明。

愁人一夜浑无寐,赢得霜髭三两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策蹇重循使驿程,薄寒天气怯吟情。
行来大似蹋牛迹,卧后那堪闻雁声。
酒罢深杯非澹泊,镫留暗蕊不分明。
愁人一夜浑无寐,赢得霜髭三两茎。

白话文翻译:

策马缓行,重重的踩踏使得驿路漫长,薄寒的天气让我不由得怯于吟唱的情绪。
行走时的脚印仿佛踩在牛的足迹上,躺下的时候怎能忍受那清晰的雁鸣?
酒过之后杯中仍然不显得清淡,灯下留存的暗蕊也显得不那么明亮。
愁苦的人一夜无眠,竟然让霜白的胡须多了三两根。

注释:

  • 策蹇:策马行走缓慢。
  • 重循:重重的行走。
  • 使驿程:使得驿路漫长,指旅途的艰辛。
  • 薄寒:微薄而寒冷的天气。
  • 怯吟情:怯于吟唱的情绪。
  • 蹋牛迹:踩在牛的足迹上,形容路途的艰难。
  • 卧后:躺下后。
  • 雁声:指大雁的鸣叫声,通常与北归的季节有关。
  • 酒罢:喝完酒后。
  • 深杯:酒杯深,形容酒的浓厚。
  • 澹泊:清淡而淡泊。
  • 镫留暗蕊:灯下留下的暗淡的花蕊,象征昏暗的环境。
  • 愁人:愁苦的人。
  • 无寐:无眠。
  • 霜髭:霜白的胡须。

典故解析:

  • 驿程:古代的驿站是供官员和商旅中转的地方,驿程指旅途的艰辛。
  • 雁声:大雁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思乡、离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福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诗词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旅途中,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滠口题壁》是一首充满旅途愁苦和思乡情怀的诗作。开篇以“策蹇重循使驿程”引入,描述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奈,诗人骑马缓行,感受到重重的疲惫与寒意。接着通过脚下的牛迹,暗示这条路的多舛与不易,进而引出躺下时听见雁鸣的惆怅,雁声仿佛是对故乡的召唤,令人心中倍感孤独。

在酒席之后,诗人感受到的是那种非淡泊的心境,虽然饮酒消愁,却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最后,以“愁人一夜浑无寐”收尾,突显了愁苦的深重,霜白的胡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愁苦的加深,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策蹇重循使驿程:骑马行走缓慢,旅途显得漫长。
  2. 薄寒天气怯吟情:寒冷的天气让人不愿吟唱。
  3. 行来大似蹋牛迹:行走时的脚印仿佛踩在牛的足迹上,暗示艰难。
  4. 卧后那堪闻雁声:躺下却不忍听到雁鸣,感受到孤独。
  5. 酒罢深杯非澹泊:喝完酒后,酒杯仍然浓厚,不显清淡。
  6. 镫留暗蕊不分明:灯下的花蕊暗淡不明,象征昏暗的环境。
  7. 愁人一夜浑无寐:愁苦的人一夜无眠,心中烦闷。
  8. 赢得霜髭三两茎:愁苦使得胡须变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蹋牛迹”比喻艰难的旅途。
  • 拟人:雁声被赋予了情感,成为思乡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旅途的艰辛、孤独的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思索。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生命哲理和人性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驿程: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艰辛。
  • 牛迹:代表着不易与艰辛的生活。
  • 雁声:思乡的象征,寄托着情感的寄托。
  • 霜髭:岁月的流逝与愁苦的见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策蹇重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轻松
    B. 疲惫
    C. 开心

  2. “酒罢深杯非澹泊”中的“深杯”指的是什么? A. 酒杯深厚
    B. 水杯
    C. 茶杯

  3. “愁人一夜浑无寐”中的“无寐”指的是什么? A. 有梦
    B. 无法入睡
    C. 睡得很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钱福胙的《滠口题壁》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孤独,但杜甫的作品更加直白,而钱福胙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