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

时间: 2025-01-24 10:33:09

兀兀何为者,朝曦属夕阴。

六经疑处破,一气静中深。

宵汉孤县榻,乾坤壮盍簪。

五湖秋色满,相守岁寒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兀何为者,朝曦属夕阴。
六经疑处破,一气静中深。
宵汉孤县榻,乾坤壮盍簪。
五湖秋色满,相守岁寒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高高的秋日,我在静坐思索,清晨的光辉与黄昏的阴影交替着。对于《六经》的理解似乎有些迷惑,但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我感受到了深邃的思想。夜晚的星空下,我独坐于床榻之上,仿佛天地间的壮丽都在这瞬间凝聚。秋天的湖面被满满的色彩填满,而我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则如同在寒冷岁月中相守。

注释:

  • 兀兀:形容孤独、呆呆的样子。
  • 朝曦:早晨的阳光。
  • 夕阴:黄昏的阴影。
  • 六经: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乐经》,是儒家经典。
  • 一气静中深:指内心的宁静与深远的思考。
  • 宵汉:夜晚的星空。
  • 孤县榻:孤独地躺在床榻上。
  • 乾坤:天地,宇宙。
  • 壮盍簪:形容宏伟的景象。
  • 五湖:指中国的五大湖泊,象征广阔的自然景观。
  • 岁寒心:形容在寒冷的岁月中,保持心灵的坚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攀龙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庚子年秋天,诗人可能是在朋友的水居中静坐,反思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心境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日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思想境界和对友谊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用“兀兀何为者”引入,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给人以思索的空间。接着,通过“朝曦属夕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时间在早晚交替中悄然流逝,反映出诗人的人生感悟。

“六经疑处破,一气静中深”则展现了诗人对经典的思考与疑惑,同时也暗示在这种宁静中,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的“宵汉孤县榻,乾坤壮盍簪”通过夜晚的孤独与天地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诗人已超脱于世俗,感受到天地的浩瀚。

最后的“相守岁寒心”则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出在艰苦岁月中,真挚的友谊是多么可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兀兀何为者”:开篇以问句引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朝曦属夕阴”:时间的流转,白天与黑夜的交替。
    • “六经疑处破”:对经典的思考,引发的疑惑。
    • “一气静中深”:在宁静中获得深刻的思考。
    • “宵汉孤县榻”:夜晚的孤独,诗人与星空的对话。
    • “乾坤壮盍簪”:宏伟的宇宙景象,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
    • “五湖秋色满”:秋天的美丽景色,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相守岁寒心”:友谊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曦属夕阴”,对比鲜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形成深刻的意象。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超然的精神境界与对友情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秋日:象征成熟与反思的时节。
  • 朝曦与夕阴:时间的流转,人生的无常。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与智慧的传承。
  • 宵汉:代表孤独、思考与宇宙的浩瀚。
  • 五湖秋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丰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经疑处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经典的迷茫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友谊的怀念

  2. “宵汉孤县榻”中“孤”字的作用是什么? a) 表达宁静
    b) 表达孤独
    c) 表达思考

  3. 诗中提到的“五湖”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自然的美
    c) 传统文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高攀龙的《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宁静,但高攀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则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融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高攀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