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元夕》

时间: 2025-01-24 10:33:14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

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柏叶休辞醉,梅花已可吟。

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
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柏叶休辞醉,梅花已可吟。
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又过去了,今天显得格外静谧,关上门,春色深深浸染。
安静地生活,知道这是天帝的力量,观察万物感受到天地的心意。
柏树的叶子不必再推辞醉意,梅花也可以吟唱。
只是在竹林之中,日日聆听春天的鸟鸣。

注释:

  • 岁冗:岁月漫长,指时间的流逝。
  • 春色深:春天的景色深邃而浓厚。
  • 安居:安静地生活。
  • 帝力:指天帝的力量,象征自然的规律。
  • 柏叶:柏树的叶子,常用作象征长寿与坚韧。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和坚韧。
  • 丛竹:竹林,象征清雅与高洁。

典故解析:

“安居知帝力”可理解为对自然力量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在宁静中对天地万物的思考。梅花、柏树和竹子在中国文化中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梅花坚韧不拔,柏树长青,竹子则象征高洁与谦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攀龙(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君璧,号子华,生于浙江,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丙午元夕》创作于元宵节,元宵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诗人在这个宁静的节日里,借助春天的景色与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岁冗今朝静”即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紧接着“闭门春色深”则展现了一种隐居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说,尽管外面的世界热闹非凡,诗人却选择在静谧中体味春天的美好。

接下来的“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感受到天地的心意,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柏树与梅花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丰富性,更通过“休辞醉”和“已可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与感悟。

最后两句“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则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到竹林,竹子作为清雅之物,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志向。鸟鸣声声,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使全诗充满了生动的气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冗今朝静:时间漫长,使得今天格外静谧,暗示宁静的氛围。
    • 闭门春色深:关上门,外面的春色愈加深厚,表现一种内心的宁静。
    • 安居知帝力:安静地生活,体会自然的力量,表现哲学思考。
    • 观物见天心:观察万物,感受到天地的心意,传达自然的智慧。
    • 柏叶休辞醉:柏树的叶子不必再推辞醉意,象征自然的洒脱。
    • 梅花已可吟:梅花可以吟唱,传达出一种诗意的生活。
    • 但于丛竹里:虽在竹林中,表现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态度。
    • 日日听春禽:日日聆听春鸟的鸣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前后句成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柏树、竹子各自象征不同的精神品质,构建了诗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宁静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学思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柏叶:象征坚韧与长寿,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了诗人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
  • 丛竹:象征清雅与谦逊,表现诗人高洁的志向。
  • 春禽:象征生机与希望,传达出春天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禽”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春天的鸟
    C. 春天的风

  2. “安居知帝力”中的“帝力”指的是? A. 人类的力量
    B. 自然的力量
    C. 政府的力量

  3. 诗人选择在“丛竹里”生活,表达了他对什么的向往? A. 热闹
    B. 宁静
    C.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丙午元夕》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前者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愁,而后者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高攀龙研究》
  • 《古诗词基础》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丙午元夕》,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