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枕石
作者:高攀龙 〔明代〕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感叹自己的心灵如流水一般清澈,身体如白云一般轻盈。在深山的黄昏时分,周围一片寂静,隐约能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和磬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心同:心灵如同。
- 流水净:流水清澈。
- 身与:身体与。
- 白云轻:白云轻盈。
- 寂寂:形容非常安静。
- 深山:深山之中。
- 暮:傍晚。
- 微闻:隐约听到。
- 钟磬声:寺庙中敲打的钟声和磬声。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钟磬声”暗示着寺庙的宁静与世外桃源之感,反映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攀龙,明代诗人,生于福建,号“白石”,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隐逸思想,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攀龙隐居山中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向往清净生活的心情。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隐居,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枕石》是一首表达宁静心境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清澈心灵和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心同流水净”,以流水比喻心灵的纯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身与白云轻”则是对身体自在如云的渴望,暗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后两句“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则以环境描写深化了主题,深山的寂静与寺庙的钟声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仿佛在暗示诗人已脱离尘世的纷扰,融入自然之中。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同流水净: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如同流动的水,清澈透明。
- 身与白云轻:身体轻盈自在,像白云一样,没有负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状态的追求。
- 寂寂深山暮:描绘傍晚时分深山的宁静,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 微闻钟磬声:在这静谧的环境中,隐约能听到寺庙的钟磬声,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心同流水净”,将心比作流水,形象地表达了心灵的清澈。
- 对仗:“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心灵的纯净与流动,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白云: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反映诗人的精神追求。
- 深山:代表远离尘嚣的宁静空间,体现隐逸的理想。
- 钟磬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宗教的力量,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同流水净”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心灵不清楚
B. 心灵清澈如水
C. 心情烦躁
D. 心中有杂念 -
诗人通过“寂寂深山暮”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C. 对热闹的渴望
D. 对人群的厌倦 -
“微闻钟磬声”中的“微”字最能体现诗人对环境的什么感受? A. 强烈
B. 隐约
C. 清晰
D. 喧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枕石》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通过秋天的景象呈现出一种清幽的气氛,而高攀龙则侧重于黄昏的宁静,二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高攀龙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