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居》

时间: 2025-01-10 23:05:44

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

閒来观物妙,静后见人亲。

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

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居
作者:高攀龙 〔明代〕
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
閒来观物妙,静后见人亲。
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
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水边生活的喜爱。在这里,心情特别适合,安静的生活使得日子焕然一新。闲暇时观赏那些奇妙的自然景物,静下心来则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清晨时,啼叫的鸟儿在白昼中鸣唱,春天的花朵正逐渐绽放。诗人呼唤童子数着新长出的竹笋,想要好好保护那碧绿的窗外竹子。

注释:

  • 情偏适:情绪特别适合,意指心境平和、舒适。
  • 安居:指在此安定地生活。
  • 兴日新:指生活焕然一新,充满生机。
  • 閒来:闲暇时。
  • 观物妙:观察自然的奇妙。
  • 啼鸟:指鸣叫的鸟儿。
  • 飞华:花开正盛,春天的景色。
  • 呼童:呼唤小童,指年轻的仆人。
  • 新笋:新长出的竹笋。
  • 碧窗筠:指窗外的翠绿竹子。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明代时期,文人们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他们的情感与生活态度,此诗亦为此类作品之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攀龙(公元1540-1600年),字子升,号仲明,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高攀龙生活在明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文人常借山水田园表达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

《水居》写于高攀龙归隐田园之际,反映了他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压力的逃避。通过描绘水边的闲适生活,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水居》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自然的环境。诗的开头“到此情偏适,安居兴日新”,直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的舒适和焕然一新的生活状态。随着闲暇的到来,诗人开始观察身边的自然,感受到其中的奇妙与美好,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反映,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诗中“静后见人亲”一句,传达了在宁静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亲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啼鸟当清昼,飞华正苒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鸟儿的鸣叫与花开的景象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

最后,“呼童数新笋,好护碧窗筠”一句,展现了诗人的温柔与关爱,既有对自然的呵护,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到此情偏适:当来到这里,心情非常适合。
  2. 安居兴日新:在这里安定地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兴致。
  3. 閒来观物妙:闲暇时观察身边的自然奇妙。
  4. 静后见人亲:在静谧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近。
  5. 啼鸟当清昼:清晨鸟儿在鸣叫。
  6. 飞华正苒春:花儿在春天正盛开。
  7. 呼童数新笋:呼唤童子数着新长出的竹笋。
  8. 好护碧窗筠:好好保护窗外的碧绿竹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表现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 拟人:将自然界的鸟儿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在繁忙世俗生活中对宁静闲适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与流动的生活状态。
  • :象征生机与自由。
  • :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竹笋:象征着新生与成长。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赞美,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呼童数新笋”是指什么? a) 竹子
    b) 花朵
    c) 草坪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热爱
    c) 恐惧

  3. “啼鸟当清昼”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答案:

  1. a) 竹子
  2. b) 热爱
  3. c)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 张志和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水居》与《渔舟唱晚》: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渔舟唱晚》更注重于描摹水面景象,而《水居》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解读: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均通过自然景物展现内心情感,传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但各自的侧重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