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渡江后车上作二首仍用前韵 其一》
时间: 2025-01-26 23:3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磨镜来耶,怪范叔一寒至此。古所谓吊丧借面,将毋同是。十载江河淮泗客,一身南北东西寄。问车中闭置妇人乎,真穷矣。村酿薄,寒加旨。斜日淡,风添紫。有舆驺拉饮,从而唯唯。谒彼金张吾已过,厄于陈蔡谁之耻。任儿童拍手笑劳人,车生耳。
白话文翻译:
这镜子磨得还算干净吗?真怪范叔竟然在如此寒冷的时节来到这里。古人所说的吊丧借面,难道不会有所不同吗?十年来,我在江河淮泗之间漂泊,身上寄居着南北东西的故事。问那车中关闭的妇人,她真是穷困潦倒呀。村里的酒酿薄弱,寒风加上酒味变得更加浓烈。斜阳微淡,春风吹来紫色花影。有人拉着车子去饮酒,听着那低声的应答。我已经拜访过金张,但在陈蔡之间我又遭遇了什么耻辱呢?任由儿童拍手叫好,笑话那些劳苦的人,车子里却传来耳边的声音。
注释:
- 磨镜:擦拭镜子,象征整理心情或回顾往事。
- 范叔:历史人物,范式,因寒冷而引发的事情。
- 吊丧借面:古代祭丧时,借用面具,象征伪装或掩饰。
- 江河淮泗:指中国的主要河流,象征漂泊的生活。
- 村酿:指乡村自酿的酒,象征生活的简朴。
- 金张: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地名。
- 陈蔡:古地名,象征着历史的耻辱或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年-约1700年),清代诗人,字贞甫,号雨峰,晚号景山,浙江人。他以词风清丽、情感真挚而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他漂泊的旅程中,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在外的孤独感,穿插着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磨镜”开篇,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吊丧借面”暗示了生活的苦涩与无奈,正如诗人所经历的漂泊生活,十年间的南北东西,似乎在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诗中描绘的村酒和斜阳,增添了一种凄凉与温暖交织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细腻观察。最后几句通过儿童的笑声与劳苦人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与人们生活的艰辛,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磨镜来耶:开头自问,似在整理心情,暗示回忆。
- 怪范叔一寒至此:感慨时节的寒冷和来访者的冷漠。
- 古所谓吊丧借面:探讨生活中的伪装和苦楚。
- 十载江河淮泗客:强调自己漂泊的经历,时空交错。
- 问车中闭置妇人乎:对贫穷的反思,展现社会的另一面。
- 真穷矣:直白而有力的感叹。
- 村酿薄:描述乡村生活的简朴,略带失落感。
- 寒加旨:寒风中酒香的对比,象征艰辛与温暖。
- 斜日淡,风添紫:自然景象与心境的交融,微妙的情感。
- 有舆驺拉饮:生动描绘生活场景,展现人情世故。
- 谒彼金张吾已过:追忆过去的经历,充满无奈。
- 厄于陈蔡谁之耻:历史的耻辱感,个人与社会的纠葛。
- 任儿童拍手笑劳人: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揭示人性。
- 车生耳:最后一句以“耳”结尾,象征耳闻目睹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磨镜”象征反思,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 对仗:如“南北东西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如“车生耳”,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感情,强调对生活的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的深入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和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磨镜:象征自省与回忆。
- 寒风:代表生活的艰辛与冷酷。
- 村酿:象征乡村的朴素与无奈。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磨镜”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自省
- C. 旅行
- D. 喜悦
- 诗人提到的“十载江河淮泗客”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历史的反思
- C. 旅行的快乐
- D. 对自然的赞美
- 最后一句“车生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社会现象的敏感
- C. 对历史的遗憾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李白更加豪放,而陈维崧则更显细腻与深沉。
- 杜甫《春望》:同为对社会的关切,杜甫的悲怆与陈维崧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直面国破家亡,后者则内省与外部社会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