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园林早春》 雪晴烟霁。啼鸟声催起。画阁文窗幽梦细。一月梅花香里。嫩寒庭院沈沈。只宜中酒微吟。再两三番风信,柳丝便做春阴。
白话文翻译:
雪后晴天,烟雾散去。啼叫的鸟声催促着我苏醒。画楼和文窗中,幽幽的梦境在细细浮现。一个月的梅花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庭院里寒意依旧,显得沉静安宁。此时适合一杯小酒,轻声吟唱。再过两三阵风吹来,柳丝就会为我们编织成春天的阴影。
注释:
- 雪晴烟霁:雪过后天空晴朗,烟雾散去。
- 啼鸟声催起:鸟儿啼叫声促使人清醒。
- 画阁文窗:指装饰精美的楼阁和窗户。
- 幽梦细:指细腻的梦境。
- 嫩寒庭院沈沈:寒冷的庭院显得沉静。
- 中酒微吟:适合饮酒并轻声吟唱。
- 风信:指春风的消息。
- 柳丝便做春阴:柳丝轻柔地垂下,形成春天的阴影。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操。柳树则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新生和希望。诗中的“画阁”和“文窗”也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燮清(1640-1715),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早春时节,正值大自然复苏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园林早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景象,透过雪后的宁静与清新,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春天的渴望。开篇的“雪晴烟霁”便展现了春天的来临,随之而来的啼鸟声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诗词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融入了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只宜中酒微吟”一句,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呼唤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再两三番风信,柳丝便做春阴”则寓意着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整首词调和了自然与人文,展现出诗人灵动而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晴烟霁”:描绘雪后春日的清新。
- “啼鸟声催起”:鸟鸣促使人从梦中醒来,象征生命的复苏。
- “画阁文窗幽梦细”:通过美丽的环境暗示梦境的清幽。
- “一月梅花香里”:梅花的香气预示着春天的气息。
- “嫩寒庭院沈沈”:寒冷的庭院让人感到宁静而安逸。
- “只宜中酒微吟”: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中品酒吟诗。
- “再两三番风信”:春风的来临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到来。
- “柳丝便做春阴”:柳树的嫩枝为人们带来了春日的阴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丝比作春阴,形象生动。
- 拟人:鸟声催起,赋予鸟鸣以人的特性。
- 对仗:整首词在韵律上协调,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描绘早春的美丽景象,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寒冬的结束,春天即将来临。
- 梅花: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格。
- 啼鸟:代表着生命的复苏与活力。
- 柳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象征柔美与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晴烟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诗中“只宜中酒微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轻松愉快
- C. 愤怒
- D. 忧郁
- 诗中提到的“雪晴烟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体现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而《清平乐》则更侧重于细腻的春日情景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黄燮清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