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送巡滇者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1:30:28

握节新为万里行,何人不羡旧书生。

一簪白笔襜帷冷,几驿红毡祖道平。

清净共推周柱下,纠弹交指沭黔宁。

故家门第须乔木,何况先皇许世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拟送巡滇者 其一
作者:徐渭 〔明代〕

握节新为万里行,何人不羡旧书生。
一簪白笔襜帷冷,几驿红毡祖道平。
清净共推周柱下,纠弹交指沭黔宁。
故家门第须乔木,何况先皇许世臣。

白话文翻译

将要出行千里,谁不羡慕那位老书生。
一支白笔在寒冷的帷幕下,几站红毡路平坦。
我们在周柱下清静地推敲,弹指之间安宁。
故乡的门第需要高大的乔木,更何况先皇曾经恩赐给世臣。

注释

  • 握节:握住节杖,象征出行的使命与责任。
  • 旧书生:指学识渊博但未曾出仕的人,蕴含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 襜帷:帷帐,意指在寒冷的环境中书写。
  • 祖道:指祖宗留下的道路,象征传承和稳定。
  • 周柱:可能指代周公的柱子,象征贤德之人。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家族的荣耀和根基。

典故解析

  • 旧书生:可引申为对传统知识分子的怀念与尊重,反映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
  • 周柱:周公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其柱子象征着正义与道德的支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文人风骨与个性独特,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以古代士人的身份,表达对游历的渴望与对知识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以“握节新为万里行”开篇,展现出一种出行的豪情与责任感,诗人在描写时用“旧书生”对比,表达了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向往与羡慕,呈现出一种离别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描写中,白笔与冷帐的意象,突出了书写时的孤独与清冷,强烈的对比使得内心的情感更加鲜明。通过描绘过往的驿站与祖道,诗人回归了思考与传承的主题,体现出对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最后,提到“故家门第须乔木”,不仅表明家族的根基,也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情感的交织,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对过往的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出行的使命感,并提到对老书生的羡慕。
    • 第二联:通过“白笔”和“红毡”显示书写与旅途的对比,描绘出旅途的艰辛与书写的冷清。
    • 第三联:在周柱下的清净与安宁,隐喻着一种清静的生活理想。
    • 第四联:提及家族背景,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握节”比喻出行的责任。
    • 对仗:全诗格律严谨,形成和谐的韵律感,增强诗歌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对传统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思熟虑。

意象分析

  • 握节:象征责任与出行的使命。
  • 白笔:代表知识与书写,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乔木:象征家族的荣耀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握节”指的是什么?

    • A. 拿着节杖出行
    • B. 书写诗词
    • C. 学习知识
  2. “旧书生”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知识渊博的人
    • B. 富有的人
    • C. 游历四方的人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出行的责任与对知识的追求
    • B. 对金钱的渴望
    • C. 游历的乐趣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的游历诗,虽同为旅途之感,但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重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心境与时代背景。李白重在瞬间的豪情,杜甫则更关注历史的沉重与责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徐渭集》
  • 《明代诗歌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