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三 秋》

时间: 2025-01-22 15:32:23

树红云白。

秋冷山衔碧。

十二桥边霞影赤。

摇落芙蓉堪惜。

孤舟荡破深烟。

日日看花水边。

花下闲容白发,杖头剩有青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三 秋
作者:高濂 〔明代〕

树红云白。秋冷山衔碧。
十二桥边霞影赤。摇落芙蓉堪惜。
孤舟荡破深烟。日日看花水边。
花下闲容白发,杖头剩有青钱。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树叶红了,云彩变白。山间的秋风带来一丝凉意,远处的山峰被碧绿的天空衬托得分外清晰。
在十二桥边,霞光映照得如同火红的影子,摇曳的芙蓉花瓣轻轻飘落,令人心疼不已。
孤舟在深厚的烟雾中轻轻摇荡,每天都在水边观赏花朵。
在花下悠闲地坐着,虽已白发苍苍,但手杖上仍有几枚青铜的钱币。

注释:

  • 树红云白:秋天的树叶变红,云彩洁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 山衔碧:山峰的边缘与碧蓝的天空相接,形象地表现了秋日的清澈。
  • 十二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暗指扬州的十二桥,因其风景优美而闻名。
  • 霞影赤:霞光映照的红色影子,表现了秋日的绚丽。
  • 摇落芙蓉:芙蓉花的花瓣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孤舟荡破深烟:孤舟在浓雾中摇荡,给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感觉。
  • 日日看花水边:生活的闲适与淡然,流露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 闲容白发:白发象征着年迈,诗人心态悠闲。
  • 杖头剩有青钱:手杖上仍挂着青铜钱币,象征着财富的稀少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濂,明代诗人,字云卿,号岱阳,擅长诗词,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通常表现出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三 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从开头的“树红云白”开始,便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出秋天的清新。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生动而富有层次,尤其是在“十二桥边霞影赤”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天光与水影的细致刻画,传达了秋日的美丽与短暂。

词中不仅有对秋色的赞美,还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摇落芙蓉堪惜”一句,蕴含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接下来的“孤舟荡破深烟”,则以孤舟为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索,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然。

最后两句“花下闲容白发,杖头剩有青钱”,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坦然展现,尽管已是白发苍苍,仍然享受着与自然相伴的闲适时光。这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正是高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整首词在情感上既有对秋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思索,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红云白:描绘秋天的色彩,生动形象。
  2. 秋冷山衔碧:表现山的清晰和秋天的凉意。
  3. 十二桥边霞影赤:暗示美丽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
  4. 摇落芙蓉堪惜:惋惜美好事物的逝去。
  5. 孤舟荡破深烟:表现孤独与思考。
  6. 日日看花水边:展示闲适的生活。
  7. 花下闲容白发: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感悟。
  8. 杖头剩有青钱:象征财富的稀少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影赤”,将霞光比作红色影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树红云白”,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摇落芙蓉”赋予芙蓉花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象征秋天的成熟与丰收。
  • 白云:代表着纯净与宁静。
  • 孤舟:象征孤独与思索。
  • 芙蓉: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 青钱:象征财富的稀少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高濂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十二桥”指的是哪个城市的著名景点? A. 北京
    B. 苏州
    C. 扬州
    D. 南京

  3. “摇落芙蓉堪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无常
    C. 友情的珍贵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 高濂的《清平乐 其三 秋》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高濂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淡泊,而李白则在月光下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高濂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