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自南阳至余郊迓焉首访谢公奄然相与流涕》

时间: 2025-01-11 01:55:59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雕胡。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雕胡。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

白话文翻译

在郭门旁边的汝水边,水面如镜,映照着高高的街道。
马儿在上面经过,尘土已荡去,衣襟上没有了灰尘。
在郊外遇到老朋友,彼此流泪,衣襟都沾湿了。
神灵的事物失去了头角,只剩下尾巴和躯体。
木头的沟槽失去了工匠的雕刻,谁来施以蓝色和朱色的装饰?
两人并肩而行却无法言语,文人气节已经不复存在。
回家后到书馆,自为炊煮美食。
且不要厌倦这次相聚,日月如梭,时光易逝。

注释

  • 郭门:古城的门,指的是一个地方的边界。
  • 汝水:汝水,流经今河南省的河流。
  • 镜色:形容水面如镜,清澈透明。
  • 尘襟:衣襟上的尘土。
  • 流涕:流泪。
  • 神物:指神灵或精神事物。
  • 沟木:木工的作品,指雕刻的木头。
  • 蓝与朱:古代常用的颜色,象征美好装饰。
  • 斯文:指文人风范或文化气节。
  • 雕胡:指一种美味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咏怀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从南阳归来时,途中与老友重逢,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文化衰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梅尧臣对友谊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首联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水面如镜,映衬出高耸的街道,形成了和谐的画面。接着,诗人用“尘襟荡已无”来表达旅途的清新感与心灵的沉静。与故友相逢后,流泪相拥,显示出友情的深厚与感人。诗中提到“神物丧头角”,暗示文人的精神气节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消逝,感慨不已。后面的一句“沟木失匠斲”更是写出了文化与艺术的失落,表现出对传统工艺的怀念。最后,诗人归家后仍然自为炊煮,显示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描写地理环境,水面如镜,景色优美。
  2.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经过时尘土无踪,象征心灵的宁静。
  3.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与老友相逢,感动得泪流满面。
  4.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感慨文人气节的丧失,文化的残缺。
  5.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怀念传统工艺,质疑谁来传承文化。
  6.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并肩而行却无言,彰显文人失落的气节。
  7.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雕胡:回家后自己做饭,表现平淡生活的满足。
  8.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珍惜当下的相聚,感叹时间流逝。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镜色入高衢”与“尘襟荡已无”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文化衰退的忧虑,以及对生活平淡中的满足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汝水:象征自然之美,表现出诗人的自然情怀。
  • 尘襟:象征人世间的烦扰与宁静的对比。
  • 故友:代表真挚的友谊,人生的温暖。
  • 神物:象征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 蓝与朱:象征艺术的美丽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汝水”位于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湖南
    • C. 江苏
  2. 诗中“出涕各沾襦”是什么意思?

    • A. 伤心流泪
    • B. 开心欢笑
    • C. 互相拥抱
  3. 诗人对传统工艺的看法是?

    • A. 赞美
    • B. 忽视
    • C. 失落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梅尧臣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怀和壮丽的景色。两者在表达友谊方面各有千秋,梅尧臣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和风格。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的解析和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