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锺初发,昏昏户闭时。
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
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宁静场景:钟声隐隐传来,暮色渐深,家家户户都已关上了门窗。鸟儿归巢,马匹也疲惫地慢慢进入城中。诗人醉意朦胧地歌唱,安然入睡在茅草屋里,晨光透过槿花篱笆洒入屋内。此时,正是休息的好时光,田间的农夫不再带着月光忙碌,亭子的长官眉头舒展,显得轻松自在。
注释:
- 杳杳:形容声音远而低沉,隐约可闻。
- 锺:指钟声,常用于报时。
- 昏昏:指天色渐暗,夜晚来临。
- 巢禽:在树上栖息的鸟类,指归巢的鸟。
- 疲马:疲惫的马,暗指长途赶路的马匹。
- 醉唱:形容诗人在醉意中悠然自得地歌唱。
- 透槿篱:晨光从槿花篱笆透入,描绘清晨的光景。
- 荷锄:指手持锄头,准备务农。
- 亭长:村里的长官或管理者,通常负责村庄的日常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洪,号鹤汀,宋代诗人,生于江西,后居于江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崇尚自然,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晚年时代,当时正值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在乡间生活,身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暝》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氛围。诗的开头“杳杳锺初发,昏昏户闭时”描绘了在落日余晖下,钟声的回响与人们的归息,勾勒出乡村黄昏的温馨画面。接着“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鸟儿归巢,马儿返回,形成了一个安静而又美好的乡村场景。
而“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则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醉意中歌唱,自由自在,体现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一句“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更是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洒脱,对工作的放下,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意境悠远,字句简练,却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反映了梅尧臣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特理解,是田园诗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杳杳锺初发:描绘钟声渐起,营造出黄昏的氛围。
- 昏昏户闭时:家家户户已经关上门窗,暗示夜晚的来临。
- 巢禽投树尽:鸟儿归巢结束,表现自然的宁静。
- 疲马入城迟:马匹疲惫,慢慢进入城中,反映出乡村的生活节奏。
- 醉唱眠茅屋:诗人在醉意中歌唱,展现了田园的悠然。
- 晓光透槿篱:清晨的光透过篱笆,喻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 荷锄休带月:农夫不再带着月光劳动,表达了一种放松的心态。
- 亭长竖毛眉:亭长的轻松,象征着对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杳杳锺初发,昏昏户闭时”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疲马入城迟”,使马匹似乎具有了人的疲惫感,增加了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锺: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鸟:代表大自然的和谐与安静。
- 马:象征人们的辛勤与归宿。
- 茅屋:象征简朴的田园生活。
- 晨光:寓意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杳杳锺初发”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清晨的到来
- B. 黄昏的钟声
- C. 夜晚的宁静
-
诗人醉唱的情景表明了他对什么的向往?
-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 B. 田园的悠闲生活
- C. 纷扰的官场政治
-
“疲马入城迟”中的“疲马”指代什么?
- A. 归家的马
- B. 受伤的马
- C. 餐桌上的马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暝》都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理想化。陶渊明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乡,而梅尧臣则表现了对日常田园生活的热爱。两者都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的深度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