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

时间: 2025-01-24 20:53:57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白话文翻译:

归来谈论茯苓,早已在桐君的名册上。
它成形如人,具体的形象保存得很完美。
神奇的山岳培育着它的纯粹与和谐,
寒松化作的液体成为它的滋养。
外表凝聚着紫色的石棱,
内心蕴藏着白色的珍贵物质。
千年之间忽然变换了日夜,一朝便化为琥珀。
既然闪耀着光芒,又不怕蚊虫的侵扰。
捡拾杂草从未觉得困难,为器物增添装饰。
稀有的珍品在市场上流通,价格自然高昂。

注释:

  •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常用于中药,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 桐君:指的是道教的桐君神,常与药物、植物有关。
  • 琥珀:树脂化石,珍贵的装饰品和药材。
  • 毫芒:指光芒,闪亮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宗臣,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的情感见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药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茯苓的形象,表达了珍稀事物的价值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通过茯苓这一自然之物,探讨了成形与价值的关系。诗中以茯苓作为主旨,借用其外形和内在特质,暗示了人的成长与成就。

诗的开头便引入茯苓,表现出归来的情境,带着对茯苓药用价值的赞美。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茯苓的成形过程,把它比作人,表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诗中提到“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也反映了茯苓的珍稀与独特。最后,诗人以“拾芥曾未难”为结尾,表明了珍稀物品的获取虽然困难,但它的价值无可替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珍视,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归来谈论茯苓,早已在桐君的名册上,交代了归来的背景和茯苓的药用身份。
  2. 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茯苓成形如人,象征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3. 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描述茯苓的生长环境,神奇的山岳和寒松的滋养,强调其自然之美。
  4. 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描绘茯苓外表的美丽和内在的珍贵。
  5. 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时间的流逝,茯苓的变化。
  6. 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闪光的琥珀不怕小虫的侵扰,象征其独特和坚固。
  7. 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捡拾杂草并不困难,反映出追求美的决心。
  8. 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珍品稀少,自然价格昂贵,表达了对珍稀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茯苓比作人,体现其独特性。
  • 对仗:如“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茯苓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茯苓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珍贵事物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茯苓:象征珍贵与药用价值。
  • 琥珀:代表美丽与时间的沉淀。
  • 桐君:与道教有关,象征自然的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尹子渐归华产茯苓》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琥珀”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然之美
    • C. 生命的珍贵
    • D.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提到的“桐君”与什么相关?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家
    • D. 科学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春望》: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