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二 丁亥岁暮即事》

时间: 2025-01-27 04:13:04

天涯岁晚催归急,豚砦鸡栖。

尽室同携。

烟水家风老布衣。

寒宵拥絮愁无那,灯影迷离。

梦影依稀。

迢递霜钲月向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二 丁亥岁暮即事》 作者: 陈方恪

天涯岁晚催归急,豚砦鸡栖。尽室同携。烟水家风老布衣。寒宵拥絮愁无那,灯影迷离。梦影依稀。迢递霜钲月向低。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涯,岁末的时光催促着我急忙归去,农舍旁的猪圈和鸡栖息在一起,家人们都齐聚在一起。烟水缭绕,家中流传着朴素的风俗;在寒冷的夜晚,抱着被子却无能为力,灯下的影子迷离不清,梦中的影像依然模糊。漫长的路上,霜钟声响,月亮渐渐低垂。

注释

  • 豚砦:指猪圈;“豚”即猪。
  • 鸡栖:指鸡栖息的地方。
  • 家风:家中的风俗。
  • 布衣:指穿着朴素衣物的人,象征普通的生活。
  • 拥絮:指抱着被子。
  • 灯影:灯下的影子。
  • 霜钲:霜冻的钟声,象征寒冷的冬天。

典故解析

“家风老布衣”反映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暗示着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此处的“布衣”象征着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社会追求奢华的风气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世家,学识渊博,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丁亥年岁末,诗人正值归乡之际,思乡之情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二 丁亥岁暮即事》是一首充满乡愁与生活哲思的词作,诗人在岁末之际写下此作,情感真挚而细腻。开篇即以“天涯岁晚催归急”开头,描绘出一种迫切的归乡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接着,诗中提到的“豚砦鸡栖”展示了乡村的宁静和朴实,暗示着诗人的家庭团聚的温暖。整首词的情感基调由此逐渐升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在描绘寒冷的夜晚时,诗人用“寒宵拥絮愁无那”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忧愁,虽然身处温暖的被窝,却依然感受到内心的孤寂与愁苦。最后一句“迢递霜钲月向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霜钟声响起,月亮逐渐低垂,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全词情感丰沛,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家庭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涯岁晚催归急”:岁末之际,距离家乡遥远,心中急切归家的情感。
    2. “豚砦鸡栖”:描绘乡村生活的场景,带有亲切感。
    3. “尽室同携”:全家人团聚,体现家庭的温暖。
    4. “烟水家风老布衣”:表现对传统生活的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5. “寒宵拥絮愁无那”:寒冷的夜晚,抱着被子却感到无助与忧愁。
    6. “灯影迷离”:灯下的影子模糊不清,传达内心的迷茫。
    7. “梦影依稀”:梦中的影像模糊,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8. “迢递霜钲月向低”:漫长的路上,霜声响起,月亮逐渐低垂,象征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易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寒冷的夜晚与内心的忧愁结合,深化情感。
    • 对仗:如“灯影迷离”与“梦影依稀”,形成音韵和谐。
    • 意象:通过“霜钲”“寒宵”等意象,传达时节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
  • 主题思想:全诗透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家庭团聚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深邃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天涯:象征距离与思念。
  • 豚砦鸡栖:乡村生活的朴素。
  • 寒宵:象征孤独与忧愁。
  • 灯影:迷茫与不安的象征。
  • 霜钲月向低: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哪个意象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 A. 梦影
    • B. 豚砦鸡栖
    • C. 灯影
  2. 诗中“寒宵拥絮愁无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忧愁
    • C. 兴奋
  3. “迢递霜钲月向低”中的“霜钲”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时间流逝
    • C. 家庭团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地融入了女性的细腻情感,展现了不同的生活视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陈方恪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