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26:56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

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

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二首
——王安石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
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
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在月光下踏着水流,水面明亮,月影摇曳。草木已经繁茂,山川又恢复了清新的气息。轻轻掀起衣裙,伏在栏杆边,只见一缕青绿色的细发。谁能把那月宫的嫦娥挽住,让她俯身来洗凌波的袜子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蹋月:踏着月光,形容水面如同月光般明亮。
  • 凌波袜:指的是轻盈的袜子,常用于描写仙女的轻盈形象。
  • 姮娥:指的是月宫的嫦娥,古代传说中的月亮女神。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因服下不死药而飞往月宫,与月亮紧密相连,象征着孤独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上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清新,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低谷期。诗中通过描绘月夜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月夜二首》表现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中以“蹋月看流水”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意境,作者在月光的照耀下,欣赏着流动的水,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接着“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则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草木繁盛,山川清新,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褰裳伏槛处,绿净数毛发”描绘了一种轻松闲适的状态,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淡泊。最后一句“谁能挽姮娥,俯濯凌波袜”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遥不可及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诗在宁静的月夜中,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蹋月看流水:踏着月光,欣赏水流的美。这里的“蹋月”与“流水”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
  • 水明摇荡月:水面明亮,月影摇曳,描绘了水面反射月光的美丽景象。
  • 草木已华滋:草木繁茂,生机勃勃,表达了自然的生长与复苏。
  • 山川复清发:山川清新,空气透彻,传达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
  • 褰裳伏槛处:轻轻掀起衣裙,伏在栏杆上,展现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绿净数毛发:青绿色的细发,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清新。
  • 谁能挽姮娥:谁能把嫦娥挽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俯濯凌波袜:让她俯身洗袜,传达出一种轻盈与梦幻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月光,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对称,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宁静、思念与孤独。
  • :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草木:象征生命的生长与繁荣。
  • 姮娥:象征着美丽与遥不可及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蹋月”指的是什么?

    • A. 踏着水
    • B. 踏着月光
    • C. 看月亮
  2. “姮娥”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仙女
    • B. 月亮
    • C. 生命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月夜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夜为主题,但王安石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这反映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